水韵舒展优美画卷 点滴浸润幸福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文化是从水文明开始的,可以说,水文明恰是中国文化的母体。

    始创于1979年的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找到了一条适合学校内涵发展的独特路径——从中国水文化中寻找出路,积极探索若水教育的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学校位于石臼湖与固城湖之间,东瞻游子山,沐浴山水文化的滋养,是一所浸透了高淳水土味的乡村高中学校。谈到教育,提及中国的教育史,就不能不谈老子、孔子等大家。他们的语录中有诸多谈及“水”的论述。水之道,师之道;水之道,人之道。为此,湖滨高级中学明确思路,以“水文化”为主线,全面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上善若水 立德润身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教师成就了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出色人才,“水之品”正是“师之品”的写照:“利万物而不争”,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泽润学生而不居功。 

    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上善若水”。效法水的性情,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办“水一样的教育”,润物无声。“水一样的教育”是一种正教育,突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育人无痕,于平静、平凡、平常中汇聚教育正能量。“水一样的教育”是一种真教育,遵循教育本真,以静水流深的情怀办教育,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水一样的教育”是一种新教育教育工作者以源头活水之智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达成未来学校的样态;“水一样的教育”是一种快乐教育,能让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灵动之气,绽放多彩光芒,包容大千,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发展、个性发展。

    学校的校训是“立德润身”。“立德”,引领师生以德立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人人都言有规,行有范,修炼一等人品。“润身”,导引师生秉持上善若水的精神,学习水“温良和顺、养育万物”的善润之德,以德润身,修己润物,做到温良恭俭让,与人为善,协调发展。“立德润身”立起湖滨高级中学学子品德与人格的模板。  

    学校精神是柔软的心、坚强的骨、智慧的脑。水没有形态,她是柔软的,但在水的无私付出中可以感受到博大情怀。心怀善意,面向世界,纯净之心,无私之心,学校就是要让湖滨学子澄澈向善。水的浩渺成就了水的力量,水也是一位勇士:一泻千里,造就山川地理形胜;水滴石穿,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停息。湖滨高级中学的师生满怀爱心,而又内心坚强,有气节,有追求,不同流合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湖滨高级中学师生不仅要有奉献的精神、不屈的气节,更要有智慧的大脑。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刚柔相济 以文化人

    水决堤垮坝,勇往直前,她是刚性的;水千回百转,多姿多彩,她是温柔的。刚柔并济是水的特质,她启迪着学校的管理者怎样管理学校。 

    制度的刚性管理奠定学校之基。建校之初,学校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许多教师都是制度的制定者。不论是学校各处室的管理规章,还是年级制的考核细则,教师在工会的组织下参与制度的建构与执行。同时学校还注重团队的执行力。用愿景凝聚人心、用愿景去指导行为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制度就不是约束,而是标准、是目标。制度的执行就变成自觉的追求。

    管理的柔性体现在以人为本。学校进行民主管理,开放治校。这也是水给予学校的启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校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学校不仅是校长的,也是教师的;不仅是学生的,也是家长的。在管理的实践中,着力推进民主管理的改革。在共同建设学校的过程中,校长是策划、是导演,教师才是真正的主角。学校还坚持向社区、向社会开放,积极吸纳社会的、家长的人力、智力资源,一起建设学校。

    学校管理当然离不开管理制度,如何使刚性的管理制度柔性地内化于师生内心,湖滨高级中学作出了诸多努力。比如,让学校制度与广大师生“零距离”接触,让制度文化内隐于师生的心灵、外显于师生的行为;让规章制度和文化理念上墙、上物、上景,让制度文化与环境文化水乳交融;定期举办宣讲会,向广大师生解读、阐释制度和理念的内涵与意蕴;定期举办与学校制度文化相关的演讲、朗诵、书法、绘画等比赛,通过师生的多样活动表达传递制度文化的育人意义。

    砺志向上 水韵绵长

    菁菁校园,水韵天成。文化如雨露、似清泉,润泽学生的心田。湖滨高中师者用如海般博大的教育之爱、如水般灵动的教育智慧去滋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上善若水的学子。    

    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学校下大力气实施教学改革。2011年,学校响应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首开江苏省内“普职融通”改革先河,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湖滨的“普职融通”改革,不仅有“对口单招”,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普职融通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原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素养的培养,使每一个湖滨学子都接受一定的职业素养教育,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职业体验。“普职融通”改革的成果之一——“普职融通校本课程建设”,荣获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2012年,学校试点推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开始建构“以导学案为载体,以班级小组为平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色,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力,学校教与学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极大提升了学校在区域内的美誉度。

    2016年,以“换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为思路,学校教学改革开始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向。学校以省级重点规划资助课题“大数据支持下高中教与学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为总纲,统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每一间教室都装备了比较前沿的常态录播系统,提升了校园网,倾力打造智慧校园,大力推进大数据支撑下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行为的改善和教师教学常态行为的优化,以改革为抓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发展。

    博爱善化 敏学力行

    水育万物,慷慨无私。学校培育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情怀,在爱中行走,在爱中实现自我。湖滨高中教师崇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厚仁达智、博爱善化”的行为文化。 

    努力建设学习文化。积极开展“读书沙龙”系列活动,让更多教师通过自主阅读,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加大问题探究,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对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案例,引导跟进。

    努力建设教研文化。推行教研、培训、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训模式,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种级别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与论著,参与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引导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近3年来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共计200人有223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年均有38%的教师发表论文。近5年来有十几位教师参编了相关教育教学及地方史书籍,共计12本。近3年,学校的课题研究呈现出井喷之势,国家级别课题子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区级集体课题和个人课题23个,2017年9月成功申报了省级教育信息课题3个。2018年又成功立项了省级重点规划资助课题1个。

    学校希望每一个学子都以水德为律,加强自我品德修炼,逐渐形成“善时善能、敏学力行”的学风。

    主题教育系列化。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重视德育基地建设,每年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赴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开展“一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以校园电视台、电子屏、橱窗、黑板报、电子班牌等为平台,把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到位。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教育的观摩活动,邀请学校优秀的班主任以“一月一事主题”开设班会课,全校班主任及青年教师现场观摩、学习、点评。

    德育活动系列化。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有全校性的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文明班级评比、班级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会等。通过这些德育活动,丰富德育形式、活跃德育氛围、增强德育实效。也有分年级进行的德育活动:高一年级,高中起始年级侧重于规范养成教育与学法指导,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入学典礼的激昂让学生永生难忘;高二年级侧重于信心教育与目标确立,“上高三”的远足汗水让学生更强壮;高三年级侧重于人生规划和励志教育,毕业典礼的隆重让母校的“水”纹成为学生一生的标识。朴实重情,明理守礼,从乡村远行到天涯海角,这是湖滨水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深情愿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湖滨高级中学海纳百川、大气开放,坚守素质教育,办成适宜每个学生成长的学校是每个湖滨人的信念与梦想!

    (邱 伟 刘 玲 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