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中俄友谊之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首情真意切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成了俄罗斯留学生塔妮娅对母校鲁东大学感恩之情的最佳表达。

    5年前的9月,塔妮娅成为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研究生。之前,她是俄罗斯库尔斯克国立大学的一名教师。谈起来中国的初衷,塔妮娅说:“我的校长有一天跟我说,‘塔妮娅,我希望你去中国学习汉语,回来建立汉语系’。”于是,她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到中国后,塔妮娅非常刻苦,汉语水平突飞猛进,仅用一年时间就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当问起对鲁东大学教学的看法时,她说:“我一直以为俄罗斯的教育比中国先进,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鲁东大学学习期间,教过我的老师都太棒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很高。”

    求学期间,塔妮娅把老公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也带到了中国。她的老公本是俄罗斯一家银行的经理,在她的鼓动下,他毅然决然辞掉了工作来到鲁东大学学习汉语,现在已经是俄罗斯对华招商团的贸易专员。

    谈到来华感受,塔妮娅说:“我们一家人在鲁东大学很愉快,我的孩子从小有了跨文化学习机会,我们早已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

    现在,塔妮娅已经回国,正在筹办库尔斯克大学汉语系。“只要有时间,她就跟家人来学校看看,按照她的话说就是‘这是我收获成长的地方’。”曾教授她汉语的焉德才老师说。

    对于俄罗斯小伙子安德烈来说,情况又完全不一样。今年24岁的安德烈,是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2015年高中毕业,他的成绩优异,可以免费上俄罗斯大学,但他却想去别的国家看看。从学过4年汉语的姐姐嘴里得知,中国是一个既神秘又神奇的地方,跟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一样。高中毕业后,安德烈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中国,让我发现了更多可能性。”安德烈说,“中俄两国虽然是邻居,但是在民间交往包括经贸往来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这些懂汉语的人,将来机会非常多,比如,我打算将来到海南航空公司应聘做一名‘空少’。”

    坐落于胶东半岛港城烟台的鲁东大学,以汉语教育久负盛名。该校二级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山东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和华文教育基地,承担着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学生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1989年建院之初,作为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全院上下勠力同心,至今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为40多个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优秀汉语专业人才。

    国际教育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跟俄罗斯开展教育合作,培养了700多名俄罗斯留学生。在被问及发展的秘诀时,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明福说,无非就两个字:“爱”与“诚”。围绕这两个字做文章,浇灌出了绚丽多彩的中俄友谊之花。

    在建院30年之际,学院举办“国教三十年系列展”,那一本本留学生的作业、作文和笔记,格外引人注目。俄罗斯留学生阿丽娜写的“留学抒怀”更让众人驻足而观。“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中国很感兴趣,中国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国家,我最大的梦想是学会汉语。现在,我在鲁东大学留学已经3年多了,在这里,我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这些珍贵的资料都是述说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表现中俄友谊的生动教材。”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东海教授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