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育打造成素质教育闪光点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等不良心态,折射出当前劳动价值观的缺失和异化。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在笔者看来,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一方面需要转变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推进依法治教,要修订《义务教育法》,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要求学校、家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当前,一些家长和社会舆论偷换概念,认为学生辛苦的学习也是劳动,不能把劳动狭隘地理解为体力劳动。这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劳动教育的强行辩解,很多父母为让孩子一心学习,几乎包办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不少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缺乏,这怎么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不少家长存在传统的“人上人”观念,为一心让孩子做“人上人”,就教育孩子鄙视劳动、鄙视普通劳动者。这是“有毒”的成功学教育,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是失败的教育。由于中高考升学还是主要用考试分数评价、录取学生,因此,学校教育存在“唯分数论”倾向,我国正在推进的中高考改革,力图扭转唯分数论,但学校和家庭对升学目标的功利追求,加上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也重视升学政绩,一些学校将与中高考无关的教育全部边缘化。包括在推进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后,有的家长也反对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也增加学生负担。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直面当前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重视劳动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这一工作十分重要。在修订《义务教育法》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后,要依法要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包括劳动教育课程在内的义务教育课程,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创造条件。同时,必须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以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走出“唯分数论”,让家长转变“人上人”的错误观念。我国在中高考改革中,都强调要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为此,要积极推进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以及大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既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又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