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优质教育资源落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的话

    随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一些发展中不可避免遭遇的挑战与问题也随之凸显。视而不见或绕着走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办法。本期发表的三篇学者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观点和建议,希望引发更多有益思考与碰撞。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为促进河北创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基础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河北多地积极引进北京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当地合作办学。这些合作办学,是否如所期待的那样,“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并起到示范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地处河北不同区县的五所京津冀合作办学项目及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系统调研,并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梳理。

    合作办学创生优质教育资源

    引入名校资源自主规范办学。合作办学的学校基本具有三大特点:其一,均依托来自北京的名校资源组建教学和管理团队,构建学校治理体系,开展教师培训,落实课程改革,实施教学科研;其二,在学校管理、教师聘用、办学经费等方面,相对具有更大程度的办学自主权;其三,在办学过程中或主动规定,或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下规避了从当地公立学校教师和学生中“掐尖儿”的做法。

    从实际效果看,这些合作办学的新建校无疑为当地快速创生了一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育人理念方面:虽然合作办学学校各具差别化的育人目标和校训,但都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全面成长。相比当地一些学校“以学科成绩论英雄”的片面教育观,这种重视综合素质能力并且重视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无疑更符合教育规律,也更契合人的成长需要。

    师资水平方面:合作办学学校招聘了一批专业基础良好、学历水平较高、从教意愿强烈的青年教师,并通过北京名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和资源进行系统培训,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课程教学方面:合作办学学校依托北京名校资源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在高效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在专家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方面:合作办学学校基本构建了相对扁平化、分布式的内部管理结构,建立了规范化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工具,以科学管理有效提升了办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项目学校,往往在创办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快速成为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水平在当地名列前茅并且获得普遍认可的优质学校。

    现代化水平差异制约优质教育资源扩散

    从调研情况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在各地快速创生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也产生了程度不等的积极影响。

    现代化、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工具受到当地教育系统的欢迎和积极学习。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上的不断努力也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和积极推广。

    合作学校对学校文化的系统构建和深入阐释启发了区域内其他学校文化建设意识与行动。

    合作学校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为当地部分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

    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导正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学校引导家长以更积极和理性的方式开展家校共育;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和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家庭与社区的文化氛围。

    但是,调研中也发现,从整体上来说,硬件系统、物质文化等相对外显可见的优质办学资源较容易实现在地扩散辐射,而在学校治理模式、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决定学校办学专业化程度的实质性办学资源和作为办学指导根基的教育理念方面,合作学校对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相对有限。当地学校对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在升学竞争激烈中的适应性表示质疑,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未能充分重视和积极促进合作学校先进办学理念落地。

    调研中还发现,来自北京名校的校长们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由此可见,新建的合作学校与当地原有教育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差异。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在地输出局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源于这些文化差异。

    从更深层次而言,这种文化差异根源于京津冀区域间现代化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当地办学活动中过度强调管理者权威,相对轻视专业力量对办学质量的影响,教育系统内民主意识、权利保障意识和契约意识不足等。

    以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促优质资源落地

    要提升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示范效应,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创生与扩散,需要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入手,通过制度构建带动观念和文化变革。

    加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超越目前分省制对于区域间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制度限制,协同构建一个权属明确、责任清晰、合作高效并且集合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和公民共同参与的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机制。

    针对一些基层教育系统在组织结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相对粗放的现状,有必要加大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力度,转变观念、变革组织、提升治理能力。具体而言,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实施扁平化改革以提升组织效能,采取清单化管理以明确政校关系与行为边界,推进制度章程建设和师生权利保障以落实依法治教,扩大教育决策和办学活动的社会参与以促进教育共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支持系统以实现育人质量的实质提升,建立综合、多维的教育质量科学评价体系以改变唯分数唯升学论的教育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