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怎样应对新高考
记者:在新的制度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教师?
王殿军:我们现在设计出了教师发展与评价系统,把整个年级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我们不会用一位老师所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他,而是用整个年级的情况与以往情况的比较来评价这个年级所有的教师。但是,这又不是吃大锅饭。
这样做主要是克服传统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往,我们主要是按升学率、平均分来评价教师,这是不科学的。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设定了评价目标,根据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设置了记录项目和细分内容。
这个评价系统把发展、进步和努力、变化等作为考核的因素,形成教师成长发展大数据,把个人成长记录、专业发展引领、特色成长助力等因素个性化地考虑进去,最后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教师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基于个人行为记录、努力程度和发展进步表现等诸多因素,对于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帮助有很多好处。
李奕:北京市最近的一次正高级教师评审答辩中有一道题,参评的教师都要回答:孩子在12年中,能在你所教授的学科里积累些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算法会越来越多,但最核心内容是什么?虽然你只是教小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你应着眼于他12年的积累,培养起学生这个时间段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并考虑到与初中、高中衔接,等等。
我们认为,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背后,实际上是要把教育思想打通。当老师能够说出学生12年中应该积累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他是命题人,他就能命制出这样的考题。这样的考题考的是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强调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北京市去年的考试题目当中,生物、数学、化学试题都有相应的探索。
新高考需要学校进行哪些变革
记者:面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整个教育供给结构看,学校应该做哪些变革?
李奕: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教育供给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是因为供给内部的离散化分工弱化了教育的正面效果。所以适度整合构建新型协同供给体系,是未来学校变化的重要趋势。
在供给策略上,把以学科为主转变为以立德树人为统领,以育人为主,实现环境育人、资源育人。
在供给内容上,把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转变为以育为主,秉持更加开放的理念。比如,我们应该恨手机,恨大数据,还是反思到底应该留什么样的作业?该把哪些东西让步给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真正的教师智能、真正有价值的作业和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到底是什么?
在供给方式上,从单一主体供给转变为全社会协同供给。
在供给的管理上,从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在供给地域上,从属地供给逐渐转变为跨地域供给。教育集团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个集团里的孩子能够享有更多的资源,见到更多的人和事,能实现跨地域的资源共享。
在供给空间上,从现实空间转变为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结合。
记者:您认为学校应该侧重做哪些改变?
王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特色、个性发展,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等。学校要因材施教,保证不同兴趣、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培养。
记者:普通高中在改革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王殿军:我认为,当前普通高中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学生的选择性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真的实现选择权,但学生那么小,不一定懂得怎样正确作出选择,老师和学校要给他提供一些指导原则。
第二个挑战是教学管理。实行走班制后,课程如何安排?这是个较大的挑战,因为会出现教师冲突、学生冲突、教室冲突。实践证明,课程打得越散越好排。
第三个挑战来自英语考试。如果将来英语考试的笔试分数降低,听力和口语增加,教出来的学生却带着“伦敦口音”,学生的口语考试就可能吃亏了。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未来可能要借助互联网方式,尽可能让“录音或者机器”来教学生更标准的发音。
第四个挑战来自走班制。目前,比较流行的走班方式有三类:第一类是完全以课程为中心,每一门课都是走班。第二类是“套餐制+自由选择”,课程“套餐”基本上涵盖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其余进不了“套餐”的就搞一些零散的班。第三类是保留行政班、班主任,部分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英语不走班,其他课程走班。怎样指导学生选择,怎样排课,教师如何安排等,都是挑战。
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已经探索了多年,基本上是分层设计的,目前针对核心素养体系和新的中高考实行走班制时,我们的课程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另外我们还有学生自主的一些课程;生涯规划课程;衔接类课程,包括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高中和大学的衔接;综合课程,包括STEM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开设这些课程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得素质比较全面、能力比较高,考试能力顺便也能培养起来。
第五个挑战是综合素质评价。现在的情况是,“记录在中学,评价在大学”。那么记录的标准是什么?评价的指标是什么?有的学校认为,大学需要什么我就记录什么。我们认为,应该兼顾大学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成长来说重要的内容,都应该记录下来。
王洋: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没有过硬的高考结果,就没有今天。但只有高考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学校要思考,没有质量的特色是没有根的特色,没有特色的质量是没有未来的质量。要利用特色巩固质量,依托质量彰显特色,促进高中的特色发展。
记者:您认为高中应该怎样实现特色发展?
王殿军:高中应该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不同的高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责任,但基础教育都要做扎实,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他们各有所长。你体育强,我美术方面好,他音乐方面好,每个高中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就会报考到你这儿来,因为在你这里,除了有常规的全面教育之外,还能够保证他的特色发展。不同的高中,对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的职责,然后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的人才,他们将来走向大学、走向社会,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如果所有人都一模一样,是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