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儿童安全事故高发 家长如何防范
随着全国各地学校开始陆续进入暑假,安全事故防范这个沉重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漫长的暑假,一向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尤其是溺水,几乎是学校年年教育、家长小心翼翼、孩子频频受害。旅游走失、阳台窗户坠亡、入室盗窃和抢劫等事故也防不胜防。6月21日晚,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第三期播出,邀请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导,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王大伟教授和北京华童儿安教育科技中心主任王曼芝两位嘉宾做客直播间,探讨暑期容易发生哪些安全事故,有哪些事故是由于家长监护不当造成的,防范事故发生有哪些基本原则。
溺水伤亡事故为什么防不胜防?
每逢暑假,最令家长和老师关切的就是防溺水,似乎办法想尽、宣传做绝,一些农村学校甚至不得不釆取老师看守池塘、河渠的死办法。对此,王大伟说:“暑期儿童意外伤害第一位是溺水,特别是农村,是每个地方教育局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分析原因,王大伟认为,一是平时修路施工挖了好多大坑,一下雨坑平了,孩子不知道,以为可以蹚过去,结果一走就掉进去了。再一个就是孩子喜欢水,平时有老师管,一放假没人管了,天热时常去游野泳,有的溺水事故还是跳水、潜水造成的。
对于城市里的孩子,王大伟特别强调了音乐喷泉的风险:“有水有灯光的各种夜景,都可能意外触电。曾经有三个小朋友在音乐喷泉里出事,一个死亡两个昏迷,原因就是漏电。不光音乐喷泉有漏电的危险,很多饭馆门口的水车、水阀也是带电的,等座的时候小朋友都爱伸手玩水,也非常危险。”
“所以我从来不让我儿子玩喷泉的水。”王曼芝补充说,“喷泉不喷水的时候也不要走进去,曾经有个三四岁的小孩子经过的时候,喷泉突然启动,水柱一下子就把孩子的肛门喷坏了。”
王大伟认为,防范溺水事故,最主要的还是提高安全意识:“对环境越熟悉,人的防范意识越低。比如家门口的音乐喷泉、经常去的饭店,这时候人的防范意识几乎为零。而不觉得有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最危险、最不能大意的。”
王曼芝提到国外的儿童溺水事件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有很多免费游玩的地方,没必要去游野泳就能满足玩水的需要:“我们周围给孩子们玩的安全而免费的地方太有限了,节假日我们想带孩子出去玩,也只能去收费的游乐场,几乎没有免费的场所。”
王大伟提到自己30多年前在英国留学时的观察,呼吁城市建设要有“设计抵御意外伤害”的意识:“我在埃克塞特市念书,注意到他们的河岸有三个特殊的设计:河岸是自然的30度缓坡,很容易从水里爬上来,而我们的城市河流有好多河岸是垂直的90度,就是奥运冠军下去也上不来;岸边每100米有一个小铁盒,救生圈折叠起来放在里面,拉出来的瞬间会自动充气,非常方便救援;30度缓坡还配有铁链,游泳的人感到疲劳时可以拉着铁链抓着上岸。”王大伟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需要多大的经费投入,却可以大幅度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哪些安全事故与家长监护不当有关?
“4岁儿子在妈妈身后几米远的水中挣扎了3分钟后溺亡,妈妈在咫尺之远埋头看手机。”“爸爸下车后一直低头玩手机,3岁的儿子自己打开车门跑向马路对面,被疾驰而来的货车卷入车轮。”“妈妈在房间玩手机时,1岁多的女婴走进卫生间玩水,掉进水桶里溺亡。”“6岁女童不慎从手扶电梯失足坠下致死,母亲当时手里拨弄着手机。”“2岁男孩站立不稳掉进滚烫的开水锅中,当时他的爸妈正在玩手机。”……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故中,手机仿佛成为夺走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杀手。
一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牵头的儿童伤害事故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遇溺的可能性是有父母照顾的儿童的12倍。而儿童安全联盟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亚洲中低收入国家,遇溺身亡4岁以下的儿童八成是在离家不足20米的地方。
王大伟特别提到去年暑假期间,北京的一对8岁的双胞胎姐妹随母亲到青岛海滩游玩时,母亲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这个母亲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就发现孩子不见了。”所以他强烈呼吁家长带孩子游玩的时候不要开手机,至少要把手机放兜里不拿出来,“带孩子玩的这两个小时能不能忍住手机依赖,能不能为了孩子克服一下?”
除了靠家长个人的注意力保护孩子的安全,王大伟还建议全社会都要达成一些共识,形成社会支持系统:“比如早上7点半到8点半送孩子、下午4点半到5点半接孩子的时段里,不要给家长打电话。真有急事,也要等到过了这两个时段。”王大伟举例说,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车辆极多,电话一响,家长掏手机接电话一分心,孩子可能就有危险,要养成不打扰家长的好习惯。
带孩子的时候家长必须时刻紧盯着孩子吗?“不是盯着孩子就不会出事,家长的注意力也有限,重要的是家长带孩子出去至少要一对一,能有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就更好。”王大伟就遇到一个独自带3个孩子来北京参加夏令营的妈妈,“孩子没丢,手机丢了”。
家中失火如何逃生?王大伟用“杯子定律”强调更重要的是防范而不是逃生。他把桌上的杯子移到桌边,打比方说:“我们轻轻一碰这杯水,杯子就会掉到地上摔碎,这个过程只有一秒钟。儿童安全教育的重点不要放在这一秒钟里能做点什么,重点应该是把杯子从桌边拿回来放到安全的地方。”能怎么办呢?比如,“火灾逃生弯腰捂嘴往出逃,但是一逃就知道很难逃出去,怎么办?”
王大伟坦诚地说,他参加了一次消防演练,有大毛巾,有一大瓶水可以淋湿毛巾,“但眼睛被烟气刺激得根本睁不开,一下子颠覆了我教了30年的逃生建议”。常年从事一线安全教育工作的王曼芝非常认同安全教育的关键是防范,“比如不让孩子玩火,学龄前孩子不让进厨房,大一些的孩子要教会他如何用刀、用火”。
孩子应该具备哪些自护自救知识?
5月31日,常州一个13岁男孩独自在家时客厅失火,男孩立刻躲进卫生间,把门关上,打开淋浴,对准门缝喷水,然后从卫生间窗户往楼下扔东西,呼救求助。网友纷纷点赞这孩子“教科书般的紧急自救”。
暑期很多孩子会独自在家,王大伟提及中午12点时治安和刑事案件会有小幅上扬,“有时候整幢大楼一个大人都没有,犯罪分子往往会趁机入室抢劫盗窃,甚至升级为人身伤害。其中60%的作案者是熟人,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谁敲门都不应答”。
王曼芝认为,孩子3岁以后,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大,除了居家环境,其他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大,“所以孩子放暑假独自在家,我们会教他们掌握王大伟总结的十大技能,比如平安童谣‘一人在家放暑假,生人敲门不应答,问路送奶查电表,决不开门我当家’”。
王大伟补充说,如果有人敲门,第一要欺骗,比如说“我爸待会儿就回来了”;第二要逃跑,如果门被打开,就推开来人往外跑,跑到楼道就安全了;第三是不看,教孩子说“叔叔我刚才没有看你的脸”。“看脸容易导致危险升级,如果是熟人绑架,很多情况下会撕票。”
暑期也是孩子容易受到性侵害的时段。王曼芝给家有女孩的父母建议说,夏天不要穿太少,裙子不要太短,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上幼儿园之前,男孩女孩都应该学会小熊操:“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要知道。”简单的几句童谣,就能帮孩子记住基本的知识点。
一旦发生溺水,在专业救援人士到来之前,家长应该怎么办?王曼芝说:“要抓住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让孩子侧躺,清理嘴里的泥沙。但有些家长的错误做法,反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王曼芝指出老百姓常用的倒挂孩子和掐人中这两个方法都不可取,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新的伤害。
王大伟说自己有锁门以后又回去检查水、电、煤气的“强迫症”,还真的防止了两次失火的发生。他幽默地说:“强迫症是个好习惯,安全无小事,安防、技防都比不上心防。”他提醒家长从幼儿园把孩子接回来以后,可以让孩子在前面走,家长在后面跟着,走几趟就认识回家的路了。“熟悉回家的路,在生活中教安全意识,比学习逃生技能重要。”
说到男孩女孩面临的不同风险,王大伟强调男孩在学前年龄段被伤害的危险大于女孩,男孩最大的危险是走失、是被拐卖。“女孩听话,是小棉袄,男孩是小野马,尤其必须一对一看护。”所以,王大伟要求学龄前儿童“只要在公共场所就一定要拉住大人的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