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维发展离不开大自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大自然当中,有一个想法是特别明确和清楚的:我们教师们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那就是小孩子的大脑。当你想到大脑时,就要想象这是一朵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被抖落,需要多么地小心谨慎。我们时时刻刻需要的正是这种审慎态度,因为我们接触的是自然界最精细、最娇嫩的东西——正在成长的机体身上会思维的物质。

  孩子用形象进行思维,他想象的这些景象越鲜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就越深刻。儿童的脑细胞如此娇嫩,对感知对象的反应如此敏锐,以至于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见、听到和可以触摸到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只有当出现在儿童面前的形象,或者是直观的现实形象,或者是描述得非常鲜明、使儿童好像看得见、听得着、触得到的语言形象时,作为思维实质的思考转换才有可能进行(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如此喜欢童话)。

  儿童大脑的自然属性要求,对他的智力培养须在思维源头,即在直观形象中,首先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使得思维由具体形象向着这个形象的信息“加工”转换。如果孩子脱离大自然,从一开始学习起就只感知词语,脑细胞很快就会疲惫。然而这些细胞却是需要发展、增强和积蓄力量的。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许多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境:孩子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两眼瞪着你,好像在注意听讲,可是一句话都听不懂。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大自然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增强孩子的智能,这是儿童机体自然发展规律的要求。

  ——摘自《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