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只能活一天,你会做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蜉蝣的一生》 (法)史蒂芬·塞内格/文·图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有子知言

  关于蜉蝣,之前只知道是一种小昆虫,曾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听说过它:“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在感慨生命之短暂,个人之渺小。可是,蜉蝣到底是什么?长什么样子?存活时间多久?还真是不了解。在《蜉蝣的一生》这本图画书中,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蜉蝣。跟随书中两个小男孩,我了解到,蜉蝣的一生相当于人类的一天,它看起来细致纤巧,身形中就透露着脆弱,特别是薄如蝉翼的翅膀,好像风一吹就会被撕裂一般。于是,带着好奇,与书中的小男孩一样,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关于它的介绍。

  “蜉蝣,俗名叫‘一夜老’,也叫‘夜夜老’,意思是一夜之间产过卵就死掉了。”《淮南子》这样描述:“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加了神来的一笔:“蜉,水虫也,……朝生暮死”。西洋人也早发现了蜉蝣夭寿,它的昆虫学学名“ephemeron”是亚里士多德给起的,直截了当就是“短促”。很快,我和两个小男孩一样,通过网络发现了这只非常有趣的小昆虫只能存活一天。

  一天,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短暂啊,而对于小昆虫蜉蝣,却是一生!这样有着悲剧宿命的昆虫,就这样出现在孩子看的图画书里。于是,两个小男孩很快作出一个决定:一定要在这一天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蜉蝣度过充实的一天。于是,他们陪伴蜉蝣做海盗船游戏、看马戏团表演、进行赛车游戏,甚至还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看着越来越虚弱的蜉蝣,弟弟哭了,哥哥却说:“他不可怜,对他来说,今天一定过得非常棒”。

  画面出奇的简单,从头到尾都是木箱纹路的背景,只根据场景不同,更换了颜色和画面,作者史蒂芬·塞内格用一只小昆虫的故事透露了生命易逝的大课题,为读者展示了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生命。蜉蝣在书中以拟人化的形象呈现,人类的灵魂被寄予在这个小小的生物中,在这里,一天就是一生,可谓“朝生暮死”,却也能获得别样的精彩。它告诉孩子和家长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就像一个苹果,果肉和果核都得吃掉!”

  图画书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小小的故事里往往蕴含着大智慧、大情感和大哲理,但是孩子能看得懂吗?或许真的不能小觑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或者只是简单的同“情”,却在心灵深处叩问。正如书的最后,蜉蝣结束了短暂的生命,两个小男孩也开始考虑:“假如只能活一天,你会做什么呢?”你会不会为了自己而勇敢一次,做自己最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你还会不会对曾经不开心的人和事耿耿于怀、对过往的伤感经历挥之不去呢?可能答案各有千秋。但一致的情愫是,在仅剩的24小时里,要对自己已过的生命有一个完美的交代,不论是亲情、友情或是爱情。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现实中,我们拥有无数个“今天”,并期待着下一个美好的“明天”,对于已逝的“昨天”,每一天都是一个精彩的音符,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庆幸。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100年、1年、1天、1小时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我们的生命也就好比蜉蝣般朝生暮死,但,那又如何?我们依然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每一种生命都有迸发灿烂的时候,珍惜好当下拥有的每一刻,春暖花开。

  “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悦的一天。啊,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钟,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这是《在樱花盛开时》这部电影里,女主角经常念的一首诗。有些凄凉,但是很美,正如我们悄然而逝却精彩纷呈的人生。

  是的,假如只能活一天,你会做什么呢?故事的最后告诉了大家答案:“从这天起,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

  (作者系亲子刊物《悦绘季》主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