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异地高考多方利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顾骏

“推行异地高考涉及全局利益,各个群体也都有合法权利,这时候需要国家出面平衡各方利益” 

  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原来被称为“民工子弟”,现在称为“随迁子女”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由于现有教育资源在全国配置的不均衡,在哪里上学,在哪里高考,成为众多父母的心病,更成为孩子们亟待实现的权利。为体现社会公平,教育部已经着手在全国探索和推行异地高考

  异地高考实质是随迁子女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问题。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中国有“有教无类”的传统,有悠久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全世界范围,中国曾经在教育平等方面遥遥领先,因此中国并不缺乏教育平等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也不缺制度和经验,今天的问题,简而言之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

  利益问题主要来自两项制度性安排。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二是教育资源的全国配置格局。在中国,各种资源的配置明显偏向城市,这是规模巨大的农民进城打工的直接动力之一。然而,很大程度上,农村人员进城承担了城里人不愿意承担的工作,而他们及其子女却无法分享城市居民现在已经享有的各种利益,教育特别是高考资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教育资源之所以被城市居民看重,同城市人口自身的阶层分化是有关联的。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原有居民逐渐分化为不同阶层,富裕起来的阶层中很多人已不把国内高考作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纷纷出国,留学低龄化已经让不少专家忧心忡忡。当前,异地高考能否成行,已经不在这个阶层的关心范围。

  相反,许多在市场竞争中处境不那么如意的人士,在没有更多社会资本的情况下,自身成功渺茫,子女的社会流动主要寄希望于读大学。过去因为高校分布相对集中,几个大城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拥有的高校远超过其他城市,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较多,所以地方上获得高等教育的名额也较多,那里的学生进大学的门槛较低,这部分本地居民的子女,未来也有更多的希望。

  如果实现异地高考,肯定会有更多的人竞争同样的名额,这对那部分居民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利益损失,他们出现反弹是十分正常的。这时候需要国家出面,平衡各方利益,这不仅因为各个群体都有合法权利,不能顾此失彼,还因为推行异地高考涉及全局利益:目前个别城市高考录取比例之高已经达到“应考四门课成绩都‘挂’,也能进二本”的程度,即使不考虑其他成绩远比这部分考生高的学生,因户籍而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肯定不公平;也必须考虑生源质量下降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隐患,一些招收本地学生比较多的大学的教师,已经实际感受到生源质量下降给教学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尖子学生奔向国外名校,而原本可能淘汰的学生却大量进入大学,从中国高校的未来发展出发,是不是也应当对异地高考的推行更有紧迫感?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