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庆的追求何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宝泉

  近日有媒体谈道,某著名高校筹办校庆,把并无传承关系的某学堂历史硬扯上,把校史向前推了20年,引发争论。文章认为,搞校庆多有拉长校史的情况,笔者深有同感。作为圈内人,我知道一些大学,包括若干名校,塑造校史时都有类似牵强附会之嫌。有的学校自己人都清楚,哪一年留美预备学堂成立,哪一年改成大学,还有专有名词“改大”,首任校长是谁,搞校庆却从学堂算起。

  产生争议的原因很复杂。中国近几十年来高校经过多次拆分、合并、“下马”、“上马”、迁徙、重组,传承关系很纠结。但是大学必须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对存在争议的历史不要急于张扬,在这一点上宁可往短了说。

  大学要讲文化传承,最好有悠久历史,但也不是说历史久的大学就都是好大学。据笔者所知,国内也有一些校史在百年上下的大学,几经拆分流徙,实力大不如前,传承几近中断,找不到方向。有的为了盖一栋新楼,竟然夷平躲过“文革”劫难、保存完好的清代规模最大省级贡院的大片考棚,令读书人顿足捶胸。而新中国成立后建校的一批大学,也有很多从一开始就立下振兴科技,为国树人的宗旨,艰苦创业、扎实办学,以前辈学人诚信、奉献、科学、民主的追求为基础形成大学精神并代代相传,其影响、核心竞争力可圈可点。

  大学的校庆应该怎么办?现在有些大学搞校庆,开大会请领导莅临讲话级别越高越好,遴选校友前排就座非富即贵,为了排座次要绞尽脑汁琢磨两天定不下来。有人戏称这种校庆颇似富贵人家娶儿媳妇、摆寿宴,还有什么科学精神、大学文化可言?

  大学要搞校庆,但是绝不可以搞得浮躁、庸俗。大学校庆首先要有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理性批判,回顾、总结历史是为了反思过去,探索未来。有两所大学的校庆值得回味。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校庆的主题就是反思: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校史展览既没有彩旗,也没有横幅。150件展品全是学生的发明,既有雷达、第一台实时计算机、第一个人造假肢、天气追踪系统、晶体管、频闪摄影,同时也有各种并无实用价值的怪异发明。展出风格体现了麻省理工学院‘书呆子’们的气质:所谓伟大的发明,很可能就孕育在‘荒谬’之中”。还有一个是日本东北大学150年校庆,校长发言类似于我们的风格,细数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而出席庆典的嘉宾,东京大学的代表谈的却是“100年后的大学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应当为此作何准备?”与会的日本学者多感叹,日本国内名校与世界级名校的认识确实不在一个层级上。日前河南大学的校庆也是以反思为主题,检讨为什么多年来抓不住机会,难以再现往日雄风。

  随着发展,国内高校办校庆的形式也在变,过去曾出现过的“校友捐赠区”已很少见,举办研讨会渐成趋势。这当然是进步,但要精心策划,研讨内容要“扣题”。特别是国际研讨会,要请对你给出的题目有思考、有对策的专家学者,而不是以全额提供差旅费、隆重接待为条件请一些不相干,或者有名气却对议题不热衷的人来,否则会给人留下“钱多、人傻、快来”的印象,吃力不讨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