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山上育桃李 雄鹰展翅任高翔
走进全国著名陶瓷烟花历史名城醴陵,坐落在青云山上的一所古朴典雅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格外引人瞩目,她就是“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全国特色高中培育学校、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促进会美术教育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创新实验学校”——湖南省醴陵第一中学。
该校始建于1905年,1960年成为首批湖南省重点中学。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校园有圣泉亭、潜亭、杏亭、青云亭,与瑞渌池、梯云阁一起形成了“四亭一阁一池”的景观,是理想的求学圣地。长期以来,这所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学子。他们当中有李立三、左权、刘佛年、李铎、彭道儒等一大批革命家、军事家和名流学者。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2783人在校生,有职工236人。就是这所管理规范、队伍优良、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品牌彰显、省内外知名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创优争先”——为铸就学校发展建功立业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一直是醴陵一中的追求。学校在方勇校长、罗东红书记的带领下,秉承“明德至善”的一中精神,坚持“锻造精良教师队伍,实施精品战略工程”的发展战略,为百年名校再染新绿,提升了品牌内涵。
坚持“创先争优,永葆先锋”是醴陵一中铸就教育品牌的一大亮点。该校始终致力于“铸校魂,育师德”的“学习型校园”建设,真正使“爱校、敬业、务本、爱生、奉献”成为全体一中人的不竭动力源泉。
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他们坚持“责任与质量当先”的大局意识,使干部队伍真正成为教育价值的引领者、先进理念的传播者、改革创新的研究者、教师成功的服务者。特别是学校党政干部一班人以身作则,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质量,沉下心来抓落实”,真正做到了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成绩在一线体现。校党委围绕“争先创优、承诺求实、为民服务、模范带头、突出实绩”的目标,践行“责任当先、质量当先、服务当先”的光荣使命,引导广大教职工建功立业。
几年来,为使学校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他们建立了六大系列管理制度,即“工作常规”、“教学教研”、“学生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校务管理”。为加强民主法制管理,还建立了“行政工作督导制”、“民主评议制”、“校务公开制”、“财务审计监督制”四种管理常规。为提高管理效能,实行了“二级管理”模式,发挥校长办公会的宏观决策作用和处室的服务、指导、评价功能,激发了年级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调动教工的积极性,构建了部门、年级和教工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了激励、分配、考核、制约四种机制,同时,还实施了教工聘任制、干部竞聘上岗制、结构工资制、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从而开创了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崭新局面。
“创新课堂”——为打造教育品牌夯实基础
近年来,醴陵一中乘势而上,打响了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他们在2008年,就启动了小组合作学习“五要素”课堂教学改革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改之路。201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五元四驱”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十二五”省级重点规划课题立项,形成了教学管理新体系。“五元”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小结—目标检测”五个元素;“四驱”是指推动高效课堂的四个驱动力。即教师诱导力、资源融铸力、文化感召力、学生内驱力。改革的核心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们的体会是:教学改革关键要把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落到实处,高效课堂就要严格把“四关”,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是严把“课程开设关”: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按照《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本着强化必修课、优化选修课,丰富活动课,开发校本课的原则,构建适应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学科思想、硬笔书法等校本课程;根据学生需要,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渌水源文学社等十多个社团组织;还开设了数、理、化、生和信息技术竞赛辅导选修课程。
目前,在普通高中普遍感到课时不够用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每周安排两节课,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保证每周不少于一个小时统一收看时事要闻;每周不少于45分钟学生练习书法,并将其纳入学分,确保各类课程的效果。为保证课程体系的严肃性,学校还制定了四条“禁令”:严禁向学生推销各种学习资料,严禁擅自增加各种考试次数,严禁擅自增减学生学习时间,严禁将学生考试成绩排队。
二是严把“教学环节关”。对教师教学的“备、教、批、辅、考”五个环节,均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规定。教务处全面落实“五四三二一”常规,即有计划、有进度安排、有集体备课笔记、有考试登记表、有教学总结等“五有”;抓课标、抓课本、抓基础、抓落实等“四抓”;“三检查”是: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听课记录;“两结合”即教学检查实现自查与互查,抽查与普查相结合;“一会议”即每月召开一次教工大会,对当月教学情况进行一次讲评。
三是严把“考核评价关”。该校不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根据目标管理,从师德师能、教学常规、日常工作等多方面,分月进行全面量化考核。这样既有利于对教师教学的科学评价,还达到了对有困难的教师予以指导的目的。
四是严把“教学科研关”。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大科研”意识,创建“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格局。
在严把“四关”的基础上,学校又创新了“六三一一”课堂研讨模式:即每学期推出“六堂”校级观摩课;每个年级学科备课组,组织“三堂”组内研究课;每个教师“上一堂”汇报公开课;每个学科组开展一次课堂观察活动,为广大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悟、悟中改、改中创”营造浓厚的教研之风,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改革质量提供支撑。
在与该校的孩子们接触中,我们感受到同学们的各种能力明显优于很多学校的学生。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的责任心、学习动力、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学生行为和个人修养明显提高。2012年848名学生参考,二本以上达线629人,一本上线达321人,稳居农村地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前列。
湖南省教育厅对全省示范性高中评估,该校优质课达标率、优良率均居全省第一。4年间,教师在国家和省级发表论文300多篇,有2人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6人获省级教学竞赛特等奖和一等奖,8人获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去年,湖南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现场研讨会在学校召开,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评价说:“醴陵一中是一所迅速崛起的改革创新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初具示范作用”。
“特色办学”——为学生个性发展扬帆导航
走进醴陵一中,一种浓郁的和谐教育之风扑面而来。面对学风浓郁的校园,一批学子在这里飞翔,成就了该校多元发展的鲜明特色。
坚持“合格加特长”的办学思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年来,学生参加奥赛、学科竞赛和创新发明等活动,获省级以上奖励860多人次。仅2011年,在湖南省第32届科技创新大赛中有1名学生获一等奖,两名学生获三等奖;参加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获纸车与竞速比赛团体银奖,11名学生获国家一、二、三等奖。
在醴陵一中,还有一个长盛不衰的艺术特色。李铎、姜今、汤万青、王辉琪、顾家彝等知名书法家、画家都是从这里走出的佼佼者。1992年学校创办“青云画室”,不仅使美术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还带动了醴陵区域美术教育的发展。近3年,有300多人走进高等艺术院校,80多人考入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学校体育更是精彩纷呈:田径运动队获国家级银牌两块,省级金牌16块、银牌18块、铜牌22块,地级金牌53块。2011年获湖南省田径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13名;游娜同学获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栏银牌,打破了全国中学生纪录,享受北京大学特招资格。2011年健美操队参加湖南省大中学生比赛获器械健美操项目中学组第1名、舞蹈啦啦操项目中学组第2名。2012年参加省青少年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2名;在省第三届健美操锦标赛中,获普及组团体冠军和单项3个第一、两个第二,有41名学生在2012年高考中获得了特长加分……
醴陵一中的创新发展,真真切切地验证了这样一条真理:“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带出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从而建设一所好学校”的深刻内涵。他们缘何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键是这所学校高扬“创优争先”的旗帜,坚持“改革才是硬道理”的核心思想,才使得这所百年老校又一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现了新时期的又一次跨越。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湘大地闪烁着光芒……(宏 火 李 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