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虽小藏天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由我国葫芦写意画专家、收藏名家扈鲁任总主编的九卷本“葫芦文化”丛书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是中国葫芦文化的集大成工程,也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出版方面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该丛书编撰团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号召而推出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可谓盛世盛举,可喜可贺。

    葫芦虽小藏天地,雅俗共赏自神奇。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的古老植物,葫芦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瓜果,遍布世界各地,受到各民族人民的喜爱,有着漫长的文化旅程。据考古发现,在距今大约1万年至9000年间的秘鲁、泰国等地,人们就开始种植和利用葫芦。我国河姆渡文化遗址也发现了7000多年前的葫芦及种子,另据甲骨文中“壶”字的造字起源分析,我国先民认识和利用葫芦的时间起点也很早。至“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时期,《诗经》等典籍中已经有大量关于葫芦在饮食、器皿、祭祀、敬老、乐器、婚礼、祈福、繁衍、渡河等方面的记载,我国的葫芦文化初具规模。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化成,葫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被广泛开发和利用,涉及农工渔猎商医等各行业生产和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以及节日、信仰、娱乐、工艺、语言、故事传说等方面,成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和重要的民俗事象,衍生出蔚为壮观的葫芦文化。

    在传承久远、洋洋大观的葫芦文化中,“葫芦文化”丛书编撰团队从史料、文学、器物、图像、植物、地域等角度加以系统梳理,历经三年,甘苦备尝,采撷其粹,集结汇编,煌煌九卷,蔚为大观,向世人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葫芦文化,堪称葫芦文化的集大成,填补了一项重要的文化空白,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九卷本“葫芦文化”丛书前六卷为专题类,后三卷为地域类。丛书从不同角度考察、展现中华葫芦文化之洋洋大观,是当今学界首部大型葫芦文化专题丛书,殊为难得。丛书特色鲜明,其一,资料汇编性强。丛书编者通过文献搜集、田野考察等方法,搜罗汇集相关资料,进行了扎实的爬梳与整理。如专题类中的六卷都经编者精心剪裁、编撰,将各类资料汇入其书,为葫芦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内容范围广博。丛书所载既有对相关史料的爬梳整理,又有对当前葫芦文化发展的介绍,从形象的器物、工艺制品到丰富的文学作品、历史记载等,蔚然大观,如史料卷详细分类,整理古今葫芦器用、食用、药用、工具、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史料,突显其价值。其三,考察角度多元。丛书荟萃国内北京、天津、山东、辽宁、云南等地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的葫芦文化专家、学者及爱好人士,从历史学、文学、生物学、美术学等不同学科视域展示葫芦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斐然可观。“葫芦文化”丛书特色显明,价值可观,在未来必将受到更多葫芦文化研究与爱好者的重视和利用。这对于讲好中国葫芦文化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都具重要的作用。

    “葫芦文化”丛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文化学、民俗学、艺术学价值。我国民俗学大师钟敬文先生曾经指出,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该丛书以我国浩如烟海的传世典籍为基础,深入系统地挖掘整理了葫芦在种植、食用、药用、器皿、工艺以及相关名称、民俗、传说等方面的历史与文化。其中仅葫芦工艺类的史料,就涵盖葫芦造型、葫芦雕刻、葫芦绘画、葫芦饰品、葫芦乐器等诸方面,通过文学卷、器物卷、图像卷等图文,系统展示了传统葫芦在中国文学、绘画、音乐、工艺美术等方面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代匠人的高超匏艺。

    该丛书不仅具有历史的、文化的视野,也深刻关注葫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实,对云南省澜沧县、辽宁省葫芦岛市、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等地的葫芦文化发展做出了翔实的记录,结合葫芦大观园、葫芦烙画、葫芦针雕、葫芦民俗旅游村、葫芦宴等不同形式的葫芦文化传承与发展案例,全面分析了各地葫芦画室、葫芦艺匠、葫芦研究、葫芦收藏、葫芦精品等发展情况,深入探讨葫芦文化融入当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路径,葫芦于小处为民众饮食起居所需之物、经济财富之源、信仰诉求形式等,大者则被塑造成为当地城市的文化地标、宣传品牌,有的则成为社会经济产业的新兴途径、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葫芦文化”丛书体现出深刻的科学精神和广阔的人文视野,是葫芦文化研究与普及、传承与创新的一部力作,不仅对葫芦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梳理和研究,也对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个案研究和历史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