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校园足球的北京海淀经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7-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年初,在国家教育部门举办的“校园足球年度颁奖盛典”上,北京市海淀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县区”,海淀区领导被评为“优秀试点县区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被评为“优秀特色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被评为“优秀特色学校校长”……海淀区成为此次颁奖盛典上获奖多的县区。

    为什么海淀区能收获如此多的殊荣?海淀区教育部门领导揭开了其中的秘密:近年来,海淀区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改革发展备忘录》和《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备忘录》为依据,围绕联赛建设、精英训练、文化品牌、统一教学、专业培训、督导评价和综合保障等七个体系,推进海淀区校园足球发展,建立“海淀区校园足球工作组”,不断发掘并统筹调配各类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发展模式。

    据了解,2018年,海淀全区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近15万人,组建校级足球队155支,学区级足球队88支,举办区级比赛493场,直接参与区级以上足球比赛的学生近4000名,涌现出了许多足球天赋好、个人技能好的优秀运动员,在北京市和全国的各组别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为了进一步挖掘海淀经验,笔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走访。

    构建精英训练营 强化四级联赛

    在2018年4月结束的海淀区第二届“校园足球”学区联赛中,小学男子甲组的学区联队一举夺得冠军;在2018年北京市教委举办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五人制比赛中,北太平庄学区小学男子联队代表海淀区出战,以六战六胜的不败战绩捧得冠军奖杯。

    “2018年前,我们想夺区级冠军都很难,而去年连夺区级、市级冠军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北太平庄学区管理中心主任赵会淑说。

    对于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北太平庄学区管理中心校园足球负责人杜博分析认为:“扎实、深入地开展学区精英训练营功不可没。”

    在杜博看来,学区校园足球联赛是推动区域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精英队训练水平的重要契机。为了备战比赛,学区精英训练营的队员都是从11所中小学推荐、选拔而来,是各校足球的精英队员,把这些精英队员放在学区训练营集训,可以让各校各个位置上的顶尖队员在新的球队中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强强联合的精英集体,在训练营的训练过程中,这些队员彼此熟悉与磨合,在代表学区出战时,球队的战斗力就比在校队中有明显的提升,这是学区夺冠的一大关键因素。

    杜博认为:“也正是因为有了各校球队的基础球员,才使得学区联队在选拔时有人可选,有人可用,相辅相成,学校与学区共同进步与提高。”

    除了在选材、训练、备战、比赛等层面均有了提升,各所学校还可以资源共享,例如,场地一直是制约一些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一大因素,而经学区统一协调,北交大附中的场地就多次成为北太平庄学区内各学校共用的场地,为各校解决了一大难题。

    北太平庄学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只是海淀区建立的17个学区级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之一。

    海淀区教育部门体健科负责人介绍,海淀区构建精英训练体系,以海淀区满天星训练营为依托进行延伸发展,成立1个区级、17个学区级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每个营建立小学4支、初中2支、高中2支共8支男子和女子精英足球队,通过四级联赛,把有天赋、技术优、学习好的学生选拔出来,加入学区和区级精英训练营,以《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为依据,进行精英培养,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足球技能水平,重点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形成贯通一体的精英训练体系,促进足球后备人才更好更专业的成长。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振惠向笔者介绍,在区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学区结合中国青少年足球U系列选拔方案+球探制等方式组建中关村学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并且通过和全学区的体育主管干部的交流中建立健全了训练营管理机制,对各校有天赋、技术优、学习好的精英运动员组织定期的高质量训练和正规比赛,倡导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训练模式,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球员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力和技战术水平,同时为优秀球员进入更高一级的选拔提供更大的支持。

    为了保证质量,海淀区各训练营注重教练团队的选配,在各组别球队坚持同一足球流派风格的基础上,把有师德、有能力、自身形象好的教练员选拔出来,在传授足球技能的同时还要传递正能量。

    海淀区还构建四级联赛体系,形成中小学校开展校内班级联赛、学区开展区域内校际联赛、区教育部门开展学区间联赛和学校间超级联赛等四级金字塔竞赛模式,建立上下联动、逐级提高的竞争机制,在组建海淀区和学区精英联队的同时,保持各学校足球队的整体竞技水平。

    2018年,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仅中关村学区就组织精英训练营参加区级学区足球联赛、区内校际友谊赛、举办学区校际联赛共计80场次。

    2019年7月5日,海淀区校园足球训练基地在海淀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揭牌,这是海淀区推进校园足球深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海淀区教育部门领导表示,训练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满天星”训练营的建设,健全完善精英培养和训练体系,承接国家教育部门、北京市和区政府部门赋予的国际足球交流活动和京内外足球赛事。海淀区校园足球工作组将不断健全完善班级、校级、学区级、区级等四级足球联赛发展模式,加强精英选拔和训练,组建学区级精英训练营和区级满天星训练营,探索构建校园足球后备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及各学区和学校足球后备人才梯队。

    丰富足球文化内涵 夯实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2017年7月23日,2017耐克杯北京校园足球联赛决赛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八一学校初中、高中足球队均参赛。

    比赛当天,八一学校原定安排了1300张门票,然而,这些票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师生以及校友看球的需求。

    现场,学校师生及校友穿着统一的文化衫,擂鼓助威、摇旗呐喊,气氛热烈,球员们奋力拼搏,再次夺得耐克杯初中组和高中组双冠军。

    在八一学校体育中心主任戴为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优良的足球传统和深厚的校园足球文化分不开。

    从上世纪50年代至1997年八一翱翔足球俱乐部成立期间,先后为北京队、八一队、北京部队队等输送了70多名高水平体育人才,还为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培养几百名足球骨干。翱翔足球俱乐部成立以来,获得北京市中学生联赛以及足球传统项目比赛冠军30余个;获全国冠军3个;获亚太地区冠军1个,为大学培养足球骨干200多名,为国安等俱乐部输送20余名运动员;还有数名国脚,如今每年都有多名队员入选国少队。

    八一学校重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容设计,在小学阶段保证每周有一节足球课;初中阶段保证每学期有一个模块的足球教学内容;高中阶段每学期除了有足球必修课,还有足球选修课内容。学校提出围绕足球产业链开设足球相关课程,比如足球裁判课程、足球英语课程,还将利用高校资源开设足球经纪人课程等;充分利用周边高校和社会资源开设丰富的足球选修课。

    学校还开展学生广泛参与的班级足球联赛。同时,还进行足球啦啦操比赛以及队旗、队徽设计等比赛,培养校园足球文化。

    海淀区注重构建文化品牌体系。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内涵,把文化建设作为足球发展的动力,实施海淀区校园足球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建立海淀区、学区、学校三级足球通讯社,完善宣传报道运行体系,开展文化节、嘉年华、交流展示、座谈讨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足球文化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自2001年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以来,始终围绕学校“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探索一条校园足球育人之路,在实践中研究如何让校园足球活动成为全校的一项综合性教育活动。

    该校将智力、美育的教育也在校园足球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现。学校围绕“童友杯”足球赛,分别结合多学科知识内容,创造性地开展了足球统计、足球征文、足球新闻、足球英语、足球演讲、足球科学等“足球+”课程。美育也是如此,足球摄影、足球电脑画图、足球绘画、足球书法、足球队徽设计、足球微电影创作、足球音乐创编与赏析、足球啦啦操表演更是将美育教育与“足球+”课程紧密结合。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在丰富校园足球活动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为全体学生参加此项活动提供了平台,让足球联赛真正成为人人参与的学校综合性大活动。

    双榆树一小地处中关村核心区域,四周被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包围,学校只有一块塑胶5人制场地。虽然场地小,有局限性,但学校的校园足球活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引进特色项目,让小空间也有大舞台,操场各个区域均被有效利用,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让音乐与足球运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感的音乐氛围里体验足球运动的活力。课后一小时足球课程,已成为学生极为喜欢的课程,学生们每次都会早早地来到场地,积极地做好热身,跟着老师进行有趣的足球活动。足球节、班级联赛,成为老师和学生们最为期待的活动,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