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转型发展 志在航空追求卓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7-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精准培育航空人才

    专业建设融合行业标准,学历教育对接岗位技能。学校按照“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适应航空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线,实行课内外、校内外两个结合,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创”与素质拓展三大平台,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专业拓展四大课程体系,构建了多元化的航空类人才培养模式。全英教学、双语教学、教师课业指导、“英语寝室”活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内SRTP课题研究学科竞赛、金工实习实训,“双校园、两段式”(国内、国外学习训练按照“2.5年+1.5年”两个阶段)、“双证融通”(学历学位证与岗位资格证对接)、“工学交替”……在特色教学中打牢专业基础、在实践实训中练就过硬本领、在融入行业中实现精准培育,为莘莘学子蓄势赋能,铺就成才坦途。

    学校在飞行技术、空中乘务等航空类专业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纪律严、作风硬,受到业内的广泛好评。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国际民航英语ICAO达标率,出国面试合格率及出飞率等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7级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在美国泛亚航校的理论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超过70%,打破了该校一次性通过率45%的历史纪录,获得美国泛亚航校年度仅有的飞行技术奖。学生研制的“六旋翼高空消防侦测机器人”在全国第七届电子创新设计决赛中荣获一等奖,1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在全国高校模拟飞行锦标赛暨VR飞行挑战赛中荣获高年级组团体第三名,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选拔赛、山东省大学生创意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至今,学校已培养飞行员、安全员、乘务员、机务维修、机场运行管理、空管与签派等民航专门人才4000余人,4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机长。滨州学院已成为航空类优秀人才输送基地。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并举”,深入实施“三百工程”“1121人才工程”“黄河英才工程”“聚英计划”。采取柔性引进政策,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具有航空专业背景的优秀博士以及具有航空业实践经历和社会实践背景的兼职教师;开设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南航班”,举办航空类师资研修班,选派专业课教师到航空公司顶岗锻炼、国外航校飞行实践,在航空类师资队伍建设上全面发力。现有航空类专业背景的教师49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3人,博士、硕士471人,1人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为山东省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为山东省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1人为山东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90余人次考取私、商、仪、航线运输执照,取得高级地面理论教员、航空乘务教员和航空医学资质;建有航空机电、航空气象、航空电子、航空英语等15个教学团队,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民用航空部门负责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学校荣誉教授、客座教授,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教授担任飞行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功勋飞行员张凤仪担任飞行学院顾问,青岛机场资深专家汪明杰担任机场学院顾问,山东中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可担任学校航模队高级教练,枭龙飞机总设计师陈金琰等40多名航空领域的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或兼职教授,为航空专业教学和特色教育打下坚实根基。

    学校潜心培育航空文化,着力构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大学文化场。精心设置航空文化景观,中国空军赠送的运5飞机和利用省政府部门资助资金购置的退役波音737-300教学科研平台分列在工科楼两侧,耳濡目染地传递着航空文化;强化航空学术文化建设,成立航空文化研究中心、航空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航空大讲堂”“机长大讲堂”活动,举办航空航天科技进展与人才培养全国学术研讨会、机场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以及中国航空报社航空院校通联工作会议等,在《滨州学院学报》开设“航空科学与工程”研究专栏等,营造出了浓郁的航空学术文化氛围;深化航空文化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航空通识教育,大多数专业中均设有与航空行业相关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先后开设了“航空概论”“航空与航天”等10余门通识选修课程,组建大学生“航空爱好者协会”,广泛开展“航模大赛”、“航空兴校,共筑梦想”知识竞赛、“航空报国,蓝天之梦”演讲比赛、“我与蓝天有个约会”主题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形成了“航空文化节”、“航空兴校”主题教育、“航空文化活动周”等校园航空文化品牌,先后有20余项成果荣获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航空文化校园建设”入选山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创新重点项目——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浓郁的航空文化氛围激发起广大学子航空报国的自觉和自信。

    产教融合勇担当

    诠释服务新内涵

    在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过程中,滨州学院始终牢记服务社会的使命,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探索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不断提升服务航空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与能力。学校制定实施《服务航空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服务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滨州学院服务“富强滨州”建设十项行动计划》,为航空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学校在山东省率先实施二级学院理事会建设工程,成立滨州学院理事会和14个二级学院理事会,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29家航空类企事业单位为学校理事单位。学校还成立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等,集思广益办教育,汇聚资源谋发展。学校先后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订单式”联合培养飞行技术、空中乘务等航空类专门人才,与美国泛亚(Transpac)航校、加拿大卡盖尔(CargairLtee)航校等18家航校签署学员飞行训练协议,与济南国际机场、青岛国际机场等合作培养安检、签派、空管等民航专门人才。民航机务工程专业与美国斯巴腾航空技术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已有多名学生获得国际认可的FAA维修执照。目前,校企合作单位达到300余家,合作专业达到19个,两个二级学院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

    学校为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会员单位、机场协会会员单位、航空学会会员单位,山东省航空产业协会、航空航天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建有山东省通用航空运行与制造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通用航空运行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航空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山东高校航空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航空类科研创新平台,交通运输(航空)列入首批硕士点立项建设;加入中国无人机系统产业联盟,与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大力实施“13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航空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承担航空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出版航空类著作14部,发表航空类论文107篇,获得授权航空类专利78个,获得科研成果17项。

    学校还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航空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建议》,受到滨州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和配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编制《山东省通用飞机产业发展规划》,深受好评;提出的《适时出台有关航空运输责任司法解释的建议》,获得国家法律部门领导的批示,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航空业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目光向远,根系向深。学校航空内涵日益丰富,航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航空类办学声誉日益提高。中国民航部门领导、山东省政府部门领导、航天英雄杨利伟等领导和专家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友人到学校参观访问,20余所兄弟院校到学校学习航空人才培养的办学经验,多家媒体竞相对学校航空学科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报道,滨州学院航空特色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党委、行政正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以扎实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向着加快建成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进!(滨州学院 张凤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