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也是促进教育公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半月谈》报道,在一个市级政务平台上出现这样的举报信息:一对教师“双职工”在暑假期间为自己的孩子辅导课业,一位家长得知后遂以“违反在职教师不准参与补课禁令”为由,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对此,当地政府及时作出回应,明确表示此类行为不属于补课,教师辅导自己的子女没问题。

    从留言内容看,这位心绪难平的家长憋了一肚子气,一是认为这对“双职工”暑假只辅导自己的子女,对其他人造成极大不公平;二是认为教师子女在考学中应提高录取分数线。如此举报,令人啼笑皆非,但也发人深思。教育具有代际传承性,投诉的这位家长,显然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辅导子女功课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这种无能为力,则反映了不同家庭在教育子女上的能力差异。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子女的“资本”差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在他的理论著作中提出了他的“资本”概念,他将“资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何为“文化资本”?它是一种文化信号,能够区分阶层。对事物的态度、兴趣爱好、文化制度、工具、知识等都是它的存在形式。文化资本有高有低,打个比方,相比较骑着电瓶车上下班,穿制服优雅骑着马或许就是一种有文化的体现。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显然会造成孩子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

    布迪厄还提出了文化的再生产理论,经济资本对文化资本有一个推动作用,而文化反过来又会产生经济价值。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通过上补习班,可以通过购买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出国留学,从而让自己的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相关统计表明,改革开放后,父母的学历(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为了扭转教育的不平等,提升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少贫富差距,当务之急是提升家庭的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是一种能力,诸如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技能、个人的风度举止以及对成功机会的把握能力。家长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能力,文化能力的获得,这一过程需要学习,需要时间的投入,这一过程不能由他人代替。同时家长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生产文化资本的场所。相比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门槛相对没那么高,而真正的家庭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于最朴实无华的生活:它可能是来自你家中的书架,来自你与孩子每一次用心而平等的交流,来自用餐时你所讲的经历和故事。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无私和奉献,家长的眼界和情怀,都是你献给孩子的文化资本。

    造成家庭文化资本差异的原因则有很多,诸如教育断层、城乡二元结构、收入的差距。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和公正,除了家庭提升文化资本外,社会和学校仍然有许多需要做的地方。比如暑期大学生到各地支教,送教育,送温暖;学校出于公心,尽可能地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政府完善法律法规,监督、保护学生和教师的权益不受侵扰;等等。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开化县,教师徐军建和他的儿子在暑期免费为家乡的32个留守儿童开设辅导班的事迹经媒体宣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点赞。他们的公益行为,还受到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奖掖,正如颁奖词所写:“琅琅读书声里,传递着拳拳乡情。三尺讲台上,传承着正能量的家风。愿这样的课堂能够多一些,愿那些善意的付出像火把,继续传递光和热。”行胜于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向上、向善的公平教育环境。行动即力量,帮助更多家庭提升文化资本,才是回答“投诉”的关键。

    (作者系浙江省开化县华埠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