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三下乡” 青春建功“小康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7月,骄阳似火,但挡不住重庆师范大学师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脚步。

    学生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将丰富的文化生活、科学的生产方式、现代的文明观念送进山乡,并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在服务贡献中厚植爱国情怀,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才干。

    青春的脸庞上,汗水折射出的理想和信仰之光分外璀璨。

    22年先进,见证不变初心

    和往年一样,2019年暑期刚一开始,重庆师范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全校220多支队伍、4600多名师生,在“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引领下,深入重庆各区县及陕西省延安市、山东省淄博市等40多个县(市、区),通过支教、调研、帮扶、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

    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品牌,暑期“三下乡”活动一直是重庆师范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方位构建了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并将暑期“三下乡”活动纳入其中,成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和成才。

    学校主动作为,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不断拓展实践平台,并着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着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并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项目化、精品化。

    为了确保实践育人体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学校特别成立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实践育人经费投入,通过“外引内培”,加强各部门及学院间、学校与社会间的联动协作,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成果共享和转化机制。

    2018年,学校连续22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2年先进,映现出一代代重师师生“向下扎根”的不变初心。

    22年先进,更见证了一代代重师师生“向上生长”的青春奋斗。

    脚踩泥土,践行青春使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两大时间节点激扬起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使得师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热情特别高昂,报名人数也创下新高。”重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毛霞欣喜地介绍道。

    为了确保活动的善作善成,学校积极遵循“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工作原则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内容设计上,学校紧紧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美丽中国实践七大主线申报了126个重点项目;并进一步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三大主题,推出了“青年大学习”“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推普脱贫攻坚”“筑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等16个专项行动;科普宣传、脱贫攻坚、深度调研、红色教育、示范引领5个校级专项活动,力求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服务“三农”。

    科普宣传方面,重庆师范大学发挥自身教师教育优势,特别设计了“ESS乡村少年科学营”专项计划,着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教育,提升乡村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少年营”组建了“史韵”团队、“扶贫路上的向日葵”团队、“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等分团,兵分多路,深入城口、石柱、巫山等贫困区县的乡村学校,从生活现象入手,向乡村少年普及科学知识;通过大气压强实验、食盐分离实验等科学小实验激发孩子们关注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成员们也留下了充实、温暖、持久的青春回忆。

    脱贫攻坚方面,学校的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深入贫困区县,不仅积极开展宣讲活动,使基层群众对扶贫的国情国策有更深入了解;更通过科学、扎实的调研,精准设计脱贫实策,深入开展帮扶活动。

    深入调研方面,招生就业处下属“职途—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合作社”,针对重师毕业生近年来参与的各类“基层项目”开展专项调研。调研以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与分析数据信息、接地气的实地田野调查体验真实环境、互动视频寄语联结“校—生”情谊为主要形式;聚焦参与“基层项目”的大学毕业生在具体岗位上的服务情况和工作成效,挖掘“基层项目”大学生的典型经验与代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红色教育方面,学校特别推出“追寻红色足迹·情系圣地发展”系列活动,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在全校招募实践团队赴延安开展党史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和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学校还成立了“空中课堂”实践服务团,以此作为整个“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对外交流的窗口,对乡村调研、贫困学生帮扶、减贫脱贫等调研团队上交的材料进行汇总及修正,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性与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智博会期间,学校特别组建志愿服务团,选派109名志愿者分赴大会峰会组、接待外事组、展览组等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青春书写责任、用微笑添彩智博”的服务理念,并成为智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7月22日由重庆新闻学院与重庆市高教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联合组织的重庆高校师生“探寻大美长江·服务乡村振兴”暑期联合实践活动完美收官。40名师生,历时15天,顶着高温酷暑,翻越高山峻岭,沿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10个区县,先后在40多个乡镇70多个乡村、企业和电商扶贫点助力山乡扶贫,并用当代大学生的视角记录了新时代的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如何发挥示范作用。

    一步一印,“青马”学员负冀争先

    在重庆师范大学师生眼中,学校的“青马”学员们都有着别样的精气神,时时处处事事走在前列,为朋辈树立了一个个可感可学的榜样。

    2018年,学校生命科学学院“青马”学员中一名学生骨干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中,被评为“强国一代新青年”。

    今夏的“三下乡”活动中,学校“青马”研修基地的学员和生命科学学院“青马”学员更是一马当先,在前期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康养志愿服务团深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地推出集健康习惯“养身”、文化艺术“养心”、山水之乐“养性”、科学技术“养智”、思想体验“养德”为一体的“康养”理念,助力该县巩固扩大“转型康养 绿色崛起”脱贫成果。

    服务团坚持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纲领,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不仅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量身定制健康生活菜单,还通过自制图册、现场互动问答等形式,大力宣讲如何鉴别优劣食品、分辨激素果蔬、了解食品添加剂等,引导居民以健康习惯“养身”。

    服务团高度重视“以文化人”,一方面将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送进农户院坝、社区广场、乡村“四点半课堂”,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新风吹过村村寨寨;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土家族文化和当地民俗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促进居民以文化艺术“养心”。

    服务团聚焦“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价值定位,大力宣介生态和环保常识,不仅自创了“佩奇分类法”,将知识趣味化、通俗化,还创新推出生态瓶制作活动,将生态保护知识融入活动,让居民和游客在畅享山水之乐的同时涵养性情,自觉地保护环境,实现以山水之乐“养性”。

    服务团还深入“中华蜜蜂养殖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示范场、“产业扶贫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利用所学帮助当地推广生物防治法,发展特色产品,引导农村青少年了解生态农业,大力践行科学技术“养智”。

    此外,服务团还深入宣传、观察和宣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变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想体验“养德”。

    值得一提的是,在践行青春使命的同时,“青马”学员们还走进石柱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服务团成员列队站立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地宣誓:“……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