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十大典型项目扫描
几年来,学校一方面解决农民出行难题。项目已投资3450万元,建成友谊大桥和白土岭大坝大桥及周边10公里的通村道路,彻底改变该区域内原本水域、山道交通不便,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带动农民增收初显成效。2018年,示范区流转了20户农户的宅基地用于民宿改造,200余名村民直接参与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8个贫困村561户、1333人实现脱贫致富,支付劳动报酬300余万元。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开展工作。学校始终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定点扶贫工作中。创新: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为当地发展提供高水平规划,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撑,帮助企业创新发展,探索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协调:推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助推农村和城镇协调发展。绿色:合理开发利用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百姓因中药而富,产业因中药兴旺,生态因中药而美丽。开放:引进社会资源,包括境外资金、技术。共享:融合互动,双方资源共享。
真重视、真落实、真有效。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精心组织学校相关院系党委与镇坪县各镇党委签订“院镇共建、支部结对”协议,举全校之力,真情投入,精准施策,破瓶颈、解难题,推进中药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取得镇坪脱贫攻坚各阶段战役的胜利。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业与百姓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学校学科、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形成“高校搭台、政府推动、企业助力、群众受益、多方共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扶贫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品牌引领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
由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的云县,在2018年9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云南省第一批、临沧市第一个脱贫摘帽县,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帮扶滇西最早实现脱贫摘帽的6个脱贫县之一。学校和云县合力构建“华工+云县+社会”三力驱动、“全品牌—全产业—全教育”有机联动的防返贫造血机制,开启云县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新征程。
一是深入研究,分析云县发展新征程的挑战与机遇。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东北部,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镇5乡,194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6.3万人,居住着以彝族为主的22个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分散(95%住在山区),属于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滇西边境山区县份之一。经过学校与云县人民6年携手攻坚,截至2018年末,云县贫困人口数量从2012年末的5.28万人下降到813人,贫困发生率从11.70%下降至0.24%。
二是品牌引领,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品牌引领以全方位推动云县茶、鸡、酒、果、水五大核心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立足云县优势自然资源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需求,结合学校食品、化工、品牌传播等优势学科资源,稳步建设以品牌基础、传播媒介、品牌联盟为支撑的“全品牌平台”。推进云县各大产业及相关企业树立自觉的品牌意识,并全面融入自身的发展战略。
三是产业升级,多渠道汇注教育资金。品牌引领云县产业向品牌化、联盟化、集群化稳步发展,目前云茶、云鸡、云酒、云果、云水从开发、包装到销售,已经得到较为成熟完善的市场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从资源到产品到品牌到产业链的自我造血机制,逐渐走向全产业链的升级焕新,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了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扶持。
四是教育振兴,构建大教育扶贫格局。在直接投入和教育基金的支持下,学校与云县根据“一个面,两条线”的规划宗旨,构建了以大中小幼教育为核心,干部教育与企业家教育双线并进的“大教育扶贫”格局。
四川大学:“儿童先心病精准扶贫”救治模式
四川大学自2012年9月定点帮扶广安市岳池县。学校发挥四个附属医院的优势,在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精准发力,以自身优质医疗资源为核心,联合社会公益力量,对贫困地区儿童进行免费普查,对疑似先心病患儿开辟绿色通道,团队累计帮扶救治先心病患儿25000余人,在西部贫困地区扶植及培训了7支先心病介入手术团队,逐步构建全新的先心病筛查网络,最终实现对贫困地区“儿童先心病精准扶贫”救治的全新模式。
培养7支先心病介入手术团队。自2005年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先心病筛查治疗团队通过各方面优势资源的整合,采取授之以渔的方式,创立并构建“先天性心脏病精准扶贫新模式”,将国家级重点学科技术传授到各地,通过主动输血方式,激发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内生力量,为西部地区培养了7支先心病介入手术团队,使西部先心病救治水平与发达地区保持同步。
赴贫困地区免费筛查救治。转变既往“等待患者上门就医”的传统模式为“主动寻找患者救助”的服务模式,对先心病儿童“从救治到预防,从预防到管理”,开创了“儿童先心病精准扶贫”的全新理念。四年来,团队从疆北边陲到海拔4700米的那曲,行程超过30万公里,挽救了数以千计的患儿,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手术成功率100%、零死亡的医疗奇迹。
通过慈善机构及爱心企业筹集资金,搭建慈善救助彩虹桥。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促进儿童先心病救助事业发展,联合国内外多家慈善机构、爱心团体及个人,如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神华基金、三生爱心“1+1”基金、扶轮社、平安集团、置信实业等,共募集救助资金3000余万元,共免费救助了先心病患儿1200余人。
构建网络绿色救助通道。2016年1月,中国移动乐乐医联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国内多家慈善机构与爱心团体率先开启“四川移动乐乐医精准扶贫项目——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康复行动”。此项目率先在甘孜、阿坝、凉山地区展开,为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庭开辟一条慈善救助线上申请“绿色”通道,便捷申请慈善救助基金,让患儿及时得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先心病专家的治疗。
西北农林科大:“三团一队”创定点扶贫新局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确立了“发挥优势、广泛动员、科技支撑、产业带动、靶向施策”的指导思想,与合阳县共同组建实施了“三团一队”扶贫帮扶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使定点扶贫工作由原来的点上做亮延伸到面上做好,开创了整县域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组建“书记帮镇助力团”发挥基层党委的组织带动作用。由19个相关学院(所)的党委书记组成,组织部担任团长单位。各学院根据专业优势对接合阳县12个镇(街)和相关涉农部门,实施一个学院组建一支专家团队,支撑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对接一个乡镇,帮扶一个产业,带动一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六个一”工程。
组建“专家教授助力团”汇聚全校的科教力量。由19个相关学院(所)的168名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组成,按照“1+10+10+N”科技帮扶模式,依托学校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建立1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乾落村葡萄扶贫示范基地),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组建10支科技帮扶团队,实施10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开展N项具体帮扶措施,构建“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径,与合阳县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进行产业规划,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促进成果转化。
组建“研究生助力团”搭建校县扶贫协作桥梁。由42名(共派出3期)优秀的全日制在校博、硕士研究生组成,每6个月轮换一批。在合阳县12个镇(街)副镇长(副主任)和涉农部门顶岗副职领导,从事社会实践锻炼,协助制定镇(街)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专家教授助力团”的技术路线,开展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活动,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三团一队”的中枢和纽带作用。
组建“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形成校地扶贫攻坚的合力。由合阳县选拔14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服务基层的本土行业精英组成,与学校的“三团”共同组成“三团一队”,形成校地合作的合力,定期开展行业专项服务,培养乡土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
中国农业大学:建科学家与农民的“科技小院”
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在镇康县建立了“木场乡科技小院”,也是学校在国家级贫困县建立的第一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通过教师与研究生常年驻村帮扶,进行定点技术服务,探索实践了更加精准的扶贫模式,让木场乡的支柱产业实现了“脱胎换骨”。通过木场乡科技小院的实施,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
扎根基层,零距离接触“三农”,提高扶贫精准性。科技小院与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户亲密接触,建立了互信关系和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实际增产增收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牵住科技扶贫“牛鼻子”,提升脱贫攻坚的科技含量。科技小院聚焦影响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高产高效的关键制约性因素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发展。经过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果树精准滴灌以及给幼桃套袋等科学管理,木场乡木场村村民杨东卫运用新科技种植管理的冬桃个头大、甜度高、卖相好,最低每斤卖到5元,而别家的桃子最高每斤卖3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