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育人门路 少些南辕北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在工作中常常因“摸”不着门路苦恼。很多时候,由于行动惯性,往往费了很大劲,还是摸不着“北”。北,是什么?是方向,是角度。学校的管和理,同样需要我们抛弃单一的处事做法,思虑的角度绝对不能固化。“出发”之前,选好角度,就会发现很多平时忽视的“风景”,就会少一些南辕北辙的郁闷与苦楚。

    不久前,有一名专家来校指导,在教工餐厅就餐时,刚坐下就说了一句:“你们餐厅也太‘素朴’。”我顺着他的视角看过去,确实如此,七字形墙体上白花花的一片,再加上银白色的铝合金吊顶,冰凉冰凉的,这个视角下的三维空间是少了许多色彩。为什么之前我却看不到?究其原因是“座位依赖”,习惯了原有的座位与朝向,原视角下的餐厅墙体图文并茂。“角度就是门路”“有门路就有出路”,这是我得到的命题。在平日的校园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患有“自闭症”,习惯性遮蔽某些角度,很难体会到“换位思考”原来就是出路。

    办教育,就要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量。比如教与学,如果我们从教的角度转而考虑了学的角度,就是另外一番风景。风靡于新世纪交替时期的“杜郎口经验”“洋思经验”,无不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STEAM课程、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学习活动设计……从课程到小小的教学环节设计,无不体现出学习的磁场效应。从小小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发,把句式的主语由原先的教师变为学生,备课的思考与策略不一样,较之旧有的教案,也已胜出一筹。

    又比如德育活动,以往的六一儿童节仿佛是“大合唱比赛”,你方唱罢我方唱,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比赛的紧张。后来有了文艺演出,小朋友们不紧张了。我们再次思考,能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于是,游园活动出场。从落单的人到“双胞胎节”,让每个孩子提前寻找伙伴,商量打扮,一起相约进校,一起游园娱乐,一起领奖回家。如何满足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伙伴节”应运而生,这是“双胞胎节”的升级版。学生会根据虚拟世界里的一个组合,去策划现实版的携手。如唐僧师徒组合、七仙女组合、小矮人组合、多萝西组合等。教师千变万化,正是创新角度在不断改变。随着儿童视角的不断放大,教育门路不断拓宽。

    学校管理因人的因素存在,更需要时时转换角度。管理,管和理出场顺序的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观感和视角。“管”,效益来得直接;“理”,效益来得持久。先管后理,有时会在施行过程中打结,遇到难题。管,更多地在执行制度,按程序办事,工作管道不够通畅,工作落地不够圆滑,此时就会招来教师的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理,则不同,除了整理、梳理、调理、治理,还有一种是理解。在理的基础上,再反过来看管,学校的管理做法,能更好地得到教师的支持。管,其站位是管理者;理,其站位是支持者。变“先管后理”为“先理后管”,是角度的转换,是门路的通达。

    多为你共事的人、或你服务的人、或服务你的人换位思考。多一个角度,也许就是一条柳暗花明之路,也许就为教育增添了一种新的可能。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