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园治理要运用求解思维
日前,教育部召开“教育奋进看落实”首场新闻通气会,提出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应该锁定“口径窄、移交难、补建慢、支持保障弱”四个关键问题,这为各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路径安排。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以为各地治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虽表现不一,但聚焦解决问题的决心不能变,尤其是要科学运用求解思维。
从表面上看,口径窄、移交难、补建慢、支持保障弱四个问题,在问题性质、逻辑层次、责任归属、难度大小、落实快慢上各有不同,但在问题根源上是同样的:思想上重视不一。因为思想重视不够,难免出现顶层设计上的缺失或缺陷,进而导致口径标准模糊、规划引领不够、建设约束不紧、移交障碍重叠、管理动力不足。
据了解,在一些县城,房地产开发大多体量不大,对开发商而言,对标口径完全可以不配建,少数体量较大的甚至会在配建幼儿园和缴纳一定费用间做利益选择、合理规避。理论上讲,政府只要采取集中供地另行建设的方式,也可弥补开发商配建不足的难题,但毕竟学前教育不是法定意义上必须供给,“无为”难免会成为一些地方县级政府的首选。
纵深来看,若是我们捋一捋难度系数,分一分轻重缓急,算一算新账旧账,移交难、补建慢应是“两大难”。
移交难,固然主要是经济原因,但也不排除政策障碍和法律困扰。小区配建幼儿园,首先要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移交难,难在土地权属的移交,地上的建筑物尚可通过评估合理确定市值,但土地通过招拍挂变成了高昂“商品”,如何收回既需要参照法律法规,也需要考验收回的财力。有些地方配建幼儿园所属土地在招拍挂之外,属政策性划拨,但建成后开发商或者物业已与承租者建立了合同关系,简单地解除合同并非法治中国所倡导。补建难,难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在规划建成区人口聚集地,已无可规之地。由此可见,与其在难题面前“打转转”,不如新账、旧账分开算,确保不欠新账,旧账问题慢慢算。
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是各级党委政府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的初衷。其实在大中城市、一般县城,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有些地方更多地表现为“难”的问题,有些地方“贵”的问题更突出,有些地方兼而有之。所有这些,都需要运用求解思维,带着责任与担当,奔着问题去想、去做,努力在解剖“麻雀”中还原真相、厘清责任、抓好落实。
(作者系安徽省宁国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