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聘师缘何一再引发热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键词:高薪聘师

    前不久,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发布消息,区公办中小学面向海内外2020届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约400人,本科生年薪26万元以上,研究生28万元以上,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元,优秀毕业生奖励3万至8万元,引发各界热议。最新的消息是,此次秋招共吸引海内外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最终来自全球62所院校的491人入围体检,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23人,占比86.2%。此事近日再次引发诸多媒体关注,并掀起新一股舆论热潮。

深圳高薪聘师并非佐证教育不公案例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的这次招聘两次成为热搜话题,自有缘由。这一方面反映出了人们对应聘“有点钱、有点闲、有尊严”不再是梦的教师职业保持着浓烈的关注热情,而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总是易触发人们的共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上仍然将高薪招聘中小学教师或者名校高学历者应聘教师,视为新奇之事——人们还不太习惯这样的新闻。

    作为一线城市,近30万元的年薪在深圳当下的收入水平来说并不高。龙华区教育局的这次招聘之举,一是符合地方的经济收入水平,二是地方教育资源发展的需要,这应当成为讨论的两个前提。实际上,我的一些深圳朋友对这个新闻的反应颇为淡然。

    这次吸引大批清华、北大等名校博士,竞争强度堪比公考,很多人感慨,这样的富裕地方高薪招聘,将加剧教育资源的差异和不公。但这种观点似是而非。

    首先,国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会有调控,近年来也不断通过各种措施调和地区差异。换言之,在一些西部地区,即便比不上深圳,但高学历教师正在越来越多。其次,地方财政在教育资源发展和教师待遇提供方面是相匹配的。

    深圳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和条件也稍逊于其他一线城市,教育资源紧张问题相当明显,深圳各区的教育部门才想方设法提高待遇以吸引人才,也在情理之中。而深圳雄厚的财政实力,也支撑得起这样的“高薪”。对地方而言,顺应自身教育资源与格局优化的需要,给出与自身财力匹配的薪酬,也是从大面上激励教育行业的竞争。

    依我看,龙华区的这次“高薪”招聘,并不能成为人们佐证或忧虑教育差异和不公的案例,倒是能反映教师群体的薪酬“估价”问题。

    试想下,如果30万元的年薪放到金融、IT行业、娱乐业甚至私营教育行业,又是否会成为热门话题?

    这也反映了某种惯性认知:全国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长久以来的偏低,使得教育事业从业者一旦获得高薪待遇,反而令人惊讶。然而,放眼发达国家,无论是福利导向的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还是市场导向的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小学教师都属于中等偏上乃至高收入群体。

    而龙华区这次招聘新闻成为热搜,表明社会大众对教师工资水平的认知和我国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仍然存在提高的空间。在此我也期待,高薪招聘中小学教师将来能成为平常事儿,而不用再上热搜。

    (作者苏悦居,原载《新京报》,有删改)

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深圳市龙华区发布的这则招聘消息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高薪,还在于高学历。就目前公布的入围名单来看,博士、研究生超八成,其中来自北京大学6人、清华大学5人。有关北大清华学生乃至硕士博士当中小学教师的消息,媒体早就报道过。这次龙华区的公开招聘,使“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对此,一种常见的质疑是视之为“大材小用”。

    判断“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否人才浪费、大材小用,起码要有两个视野。一是历史视野。我国近现代很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有过当中小学教师的经历。二是世界视野。芬兰以教育著称,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高质量的教师。芬兰的教师门槛之高,就连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也难以望其项背,哪怕是做一个小学教师,也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否尊师重教,不能只听口号。评价一个行业的地位,有一个重要标尺,那就是有没有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和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过去我们常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教师要有一潭水,只有优秀的人才能教出更优秀的人。教育界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在自然界中,只有大树才能摇动小树,什么时候见过小树摇动大树的?

    诚然,这些年来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对照职责和使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是一个永恒话题。尤其是基础教育,更需要第一流的优秀人才。如果教育不能吸引到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又如何承担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的美好向往?而社会上一些人对“博士当中小学教师”的大惊小怪,又是一种什么心理?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日,南京大学陶行知教育学院和江苏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中心举行成立仪式。据悉,除了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等江苏省内高校也已相继成立师范学院。几个信息综合到一起,不难看出,这么做正是基于我国高素质师资人才紧缺的现实,正是在践行“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教育改革方向。

    可以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大众对于“博士当中小学教师”也终会习以为常。

    (作者东原,原载《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