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学七十载 求是创新谱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海南师范大学校门

    11月8日,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海南师范大学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

    海南师范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是中宣部门批准的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类人才18万余人,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以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海南高等师范教育谱写了一页页精彩的篇章。

    砥砺奋进,成就琼岛教师摇篮

    海南师范大学前身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符致逵、符孔遴、康白情等一批有志之士,怀抱振兴海南师范教育之初心,在琼台书院内建起了“教师只有十几人、在校学生仅百余人”的“海南师范学院”,这是海南首所公办高校。从此,海师就像榕树种子在琼州大地落地生根,以“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独木成林,爱满天涯”的精神走上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70载历史画卷,凝重而绚烂。办校之初,条件简陋。海师人为海南和国家培养师资的初心从未改变,在历经停办、复办、撤并过程中不断演绎传奇: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 

    新时代长歌浩瀚,不断跨越发展。21世纪以来,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时间轴上的一桩桩大事喜事,记录了海师发展的铿锵轨迹——2009年被列为海南省重点大学建设;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4年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年被列为省部共建高校;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国家教育部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2019年成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获批设立中国语言文学和生态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办学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学校拥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总面积达3100亩,校舍建筑面积逾70万平方米,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366个,设有21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在校学生2万余人,具有完整的本、硕、博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已从单一师范院校向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奋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海师毕业的18万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很多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毕业于海师,而更让海南师范大校长林强自豪的是:在海南,“凡有中、小学校处,即有海师人!”

    锐意改革,为学校发展添动力

    校长林强说:“海南师范大学今天的成就和辉煌,是数代海师人在党的领导下,秉承‘崇德尚学,求是创新’校训,扎根海岛、勤勉办学、躬行实践、自强不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所取得的。”

    海南省领导在2015年教师节前到海南师范大学调研时,以及在海南省七届六次全会、全省教育大会上,多次强调:“海师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为海南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师资和高素质实用人才!”学校党委牢记使命,近年来抢抓机遇、锐意改革,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人才强校。采取引进、培育、激励等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99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6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8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等10人,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1个,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直接联系专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别人才33人,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创新中心)7个。

    坚持质量立校。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效卓著。学校现有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6个。近5年,教师获得国家级别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学生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等46项国家级别奖励。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连续三届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大学生创业作品得到各级领导点赞,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多年位列海南省公办高校之首。

    坚持科研兴校。近5年,发挥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等15个新型智库作用,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承担国家级别科研项目222项,省部级项目547项;发表学术论文4168篇,其中SCI、CSSCI收录论文956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115项,其中一等奖21项;学校专家还获得第14届贝勒龟类保护国际奖1项。

    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开门办学

    坚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海南基础教育。自2006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国培计划”“双五百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置换顶岗支教培训”“周末流动学院”等项目,累计为海南培训师资10万余人次,开辟了农村师资培训新途径,被上级领导批示进行经验推广。

    “海南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未来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海师!”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海南省领导的要求,扎实开展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帮扶计划,对口帮扶陵水、琼中、儋州等县市幼儿园75所,为海南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推进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与儋州市合作建立海南省首个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试验区。自2016年开始实施“海南省乡村教师支持服务计划”项目,为乡村培养“留得住、干得好”一专多能师资792人;学校还实施海南省仅有的一项国家教育部门“卓越教师培养专项计划”,累计培养中学教师6000人。

    突出学科特色,服务海南发展大局。学校积极发挥智库、研究中心的作用,推出了一些标志性成果,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如学校专家撰写的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为海南生态立省提供了理论支持,成果获得国家领导的批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编撰的《筑梦“一带一路”》系列丛书以9种语言面向全球发行。此外,学校在数据科学与智慧教育、定点精准扶贫、热带药用资源化学研究与应用、热带动植物资源研究和保护、激光技术与应用等领域成果斐然,实现了转化与应用,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体系。

    坚持开放办学。学校抢抓“一带一路”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机遇,建成海南仅有的来琼留学生预科学院,现有留学生426人。与海口市等地方政府部门及北京师范大学等内地高校开展合作。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大学、美国德保罗大学等82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汉办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国家侨务机构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教育部门菲律宾研究中心“三块牌子”以及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等平台,积极扩大海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立德树人,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砥砺奋进七十载,初心不改薪火传。建校以来,历经董早冬等9任党委书记、符志逵等14名校长,一批批执着理想信念、大胆探索的“领头雁”,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带着海师人一步一步向前进。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以文化人。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活动全过程,着力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一所建校70年的高校,海南师范大学一直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品格。元旦游园、园丁奖、榕树讲座、读书月、艺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周、“阳光海口”志愿服务行动、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等一批品牌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千帆竞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5年,学生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别奖励80余项。其中,男女沙排连续4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冠军,学生的设计作品荣登纽约国际时装周。“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师德标兵”林明祥、“时代骄子”张九精、“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吕廷鸽等榜样力量激励着师生向善、向美、向上。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文明校园等闪亮荣誉,彰显了海师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海师因海南而生,海南要因海师而兴!”校党委书记李红梅感慨地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曾丽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