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水突围迎小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教育助推脱贫的一个生动案例。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任务非常艰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必须在脱贫一线有大作为。

    自2018年6月以来,贵州就以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为基础,组织实施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打造高校专家团队、科学研究资源信息库,组建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战略研究院,统筹全省高校全面开展服务农村产业;按照“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平台支撑优先”等原则,从高校上报的276个项目中遴选了100个高校服务农村农业产业科研项目参与全省农业产业革命。目前,这100个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已累计培训农户11万余人次,培训工业科技骨干和农技人才5万余人次,带动地方政府经济增加受益约5万余人次,带动地方政府经济受益约47亿元,新增就业2.7万余人,带动4万多户农户脱贫致富;获得授权专利93项,动植物新产品72个,动植物新品种25个,平台建设42个,新技术86项,生产线24条。

    在职业教育方面,贵州可谓是另辟蹊径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自2013年起全省实施教育“9+3”计划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本着“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工作宗旨,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各级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实现后发赶超、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以来,贵州通过组织省级优质职业院校和“百校扶贫基地”,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办精准脱贫班,每年招生达万余人;组建职业院校“校农结合”联盟,推进联盟院校在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贫困生招生培养、产业扶持、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协同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实现全省12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服务深度贫困地区年培训近10万人次。

    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紧盯全省12个农村产业革命重点产业、10个千亿级工业企业、5个服务业共27个产业实际需求,着力构建职业院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和紧扣产业、错位发展的动态专业体系,全省54所职业院校入驻工业园区办学,职业教育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逐年提高,促进“贵州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

    统计表明,近两年,贵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比例由10年前的30%上升到70%,有的甚至高达98.2%,如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年均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3万余人。贵州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培训农户11万人次,培训农业科技骨干和农技人才5万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培训对象脱贫致富能力。

    校农结合 一仗多赢

    去年春季,黔南州平塘县大塘镇与贵州大学等学校签订“校农结合”战略性合作协议,为两校供应猪肉、鸡蛋、大米、蔬菜等农特产品。协议签订后,贵州大学等高校充分利用新光村500亩以上坝区优越条件,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将新光村500亩以上坝区建成特色优势农业高产高效示范区,确保了产销对接有保障,菜农户户有增收。

    如今的新光村,在贵州大学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较完整的产销平台和网络,实现需求与生产精准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加快,村民们看到了稳步增收的前景。

    贵州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有食堂近1.8万个,每天就餐学生有620万人,每月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高达10万吨,价值约10亿元。如果能够把这个需求与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生产有效对接起来,将是相当大规模的精准扶贫脱贫举动。

    贵州说行动就行动。2017年3月,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学校成功探索出“校农结合”基本工作经验基础上,经贵州省教育厅总结提炼,一项名称为“校农结合”的学校定向帮扶贫困县、乡镇或村、居的精准扶贫政策最终上升为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精准扶贫攻坚举措。

    2017年8月,贵州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校农结合”工作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目标,以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围绕学校食堂这一稳定而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通过学生营养餐产销更好对接,促进学生营养餐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推进“校农结合”工作过程中,贵州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与实践,涌现了一些先进经验与做法,先后形成了黔西南州“贫困户+合作社+配送中心+学校”模式、西秀区“贫困户+合作社+购销平台+学校”模式、贵州民族大学“菜园子直通菜篮子”模式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定点采购、产业培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等工作模式。

    2018年,“校农结合”贵州实践在中国教育扶贫论坛上向全国推广,多省教育部门前来考察学习,多家中央媒体相继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据贵州省教育厅统计,从2017年秋季学期至2019年6月,贵州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农产品总量达122.12万吨,总金额达83.67亿元;“校农结合”带动了全省近400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发展,辐射带动近百万群众发展生产。

    “校农结合”有力地助推了贵州的同步全面小康。朱新武认为:“‘校农结合’是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一仗多赢,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规模小’‘销售难’等问题,让贫困地区农产品基本实现‘尽产尽销’,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贫困人口有增收、食材质量有提升的多赢局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