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文明“生态化”发展的自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生态化”发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文明“生态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离不开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文明“生态化”的时代,是回溯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时代。

    文明“生态化”的提出,针对的是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非生态化”、不文明的行为,旨在对生态失衡现状提出对策,是对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时代诉求的积极回应。文明“生态化”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就文明发展史而言,人类文明必将出现“生态化”转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生态化”是整个文明体系及其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道路,以生态产业体系为依托,实现产品绿色化,建立符合“自然逻辑”的制度体系,摒弃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使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协调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文明“生态化”发展,是回溯历史、汲取智慧、吸收经验的必然结果。文明“生态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类史和自然史密切相连,现实的自然界不是游离于人类生产实践之外的异在,人也不是抽象外在物,社会历史是人同自然界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中国文明“生态化”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写照。

    文明“生态化”离不开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绿化祖国”,强调发展林业、兴修水利、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集中力量制定重要法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定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的重大战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文明“生态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观念,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体,要尊重自然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文明“生态化”发展,是立足当下、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必然结果。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美好生活与更优美的环境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生态化”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道路,这是文明“生态化”发展的道路自信。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文明”与“生态”真正融合的必要之举,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绿色化。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这是文明“生态化”发展的理论自信,理清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化解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转向,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提出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文明“生态化”发展的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这是文明“生态化”发展的文化自信。生态文化涉及对天人关系的认知、道德行为规范、社会生态适应等,要求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提升生态道德水平,提高生态审美素养,养成绿色、环保、节约、低碳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引领中国人民在文明“生态化”建设征程上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中国文明“生态化”发展,是开创未来、持续发展、贡献世界的必然要求。文明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求同存异。当前人类发展最大的“同”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地球家园。在日益不堪重负的地球面前,人类势必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要把握实现绿色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期,加强与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增强对外生态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实现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方案,努力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文明将去向何方与生态有直接关系,故而人类文明实现“生态化”转向,应是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自觉。人类文明实现“生态化”转向,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贡献。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在人类文明进入“生态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写入执政纲领,勇担千秋生态大计的时代责任,积极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而广大中国共产党人,正务实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活理念,扎实推进文明“生态化”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探索成为世界的一种生态借鉴。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睿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中国生态话语权建设研究”[17YJC710099]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