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文君:问津人生,思考真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桃花源记》最后一句“后遂无问津者”意为再没有来寻访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了。对于在尘世间受苦的人心,很多个瞬间,我们真的需要心灵的庇护所,可以容我们安顿栖息。但很多时候,这很容易混淆为逃避或者虚无。女作家计文君在《问津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部小说中探讨了,在每个人都成为媒体终端之后,真正的“我”安身何处这个命题。

    “此绝境不复出焉。”计文君认为,桃花源就是绝境,庇护所也会成为囚禁地,某种拯救的力量也可能成为伤害的力量。问津,既是对苦难的理解,也包含对过于直接的路径的思考与警惕。这就是真与善的复杂性。

    小说第一部《婴之未孩》,通过现实中一个真假莫辨的“弃婴故事”,揭示了重重伪饰之下的被炫耀和欲望榨干的人生如何沦陷在虚无之中。获得启示的艾冬与甘田,开始学习“真实”,走出艰难成长的第一步。

    第二部《汉玉蝉》,通过一个迷雾重重的“富二代”离家出走的故事,讲述了顽强奋斗的母亲与空灵细腻的儿子之间,纵然努力沟通,却因为路径错误而无法相互抵达的故事。艾冬与甘田却因为一场“别离”完成了对自我与对方的进一步理解。

    第三部《问津》,甘田在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父亲脑溢血病倒之后康复的过程中,尝试解决父子间深层关系问题,同时艾冬与甘田也“携手而行”走到新境的边缘,甘田的自我成长完成了重要一步,他和艾冬一同叩问前路。

    第四部《桃花源》,以桃林镇建设特色文化小镇为背景,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建设“桃花源”的人,却因为走不出家庭造成的内心“绝境”,而被吞噬。艾冬与甘田在认知人性脆弱的同时,才发现坚强真正的含义是接纳,而非对抗。

    计文君说:“小说家只负责提问题,不负责给答案。”把生活中的困境与矛盾一一镶嵌到故事中,以一种俯视、透视的角度用虚构出来的人物映射现实的人生,是计文君写作的特点。同时,我们也能从她笔下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小城畸人》讲述了小城温士堡中不同居民的生活,就像《问津变》中的甘田和艾冬一样,小城里每一个所谓“畸人”的表象背后都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和一颗颗渴望被爱的心。

    在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看来,计文君是一位很有风格的作家,她能把人生之残酷、拧巴、体面以及不可言喻的各种问题,复杂精细又从容地描写出来,本身就很不易。“无论在何等狼狈艰难的人生境况下,她总是把她笔下的人物呈现得优雅和开阔。”李敬泽说,这显示了她作为小说家的心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第三种文化的魅力     下一篇:新书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