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教育奠基中国·人才培养
江西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时代新人要求,以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行动计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五个“牢牢把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水平。
牢牢把握总体要求
抓好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江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了“任务书”,绘好了“路线图”,确定了“时间表”。确立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总体目标;明确了“三个3”的工作目标,即,着力建成3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打造3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300名课程思政示范教师;推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十大举措,即“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设立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选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彰显学科建设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选树先进教师典型,组织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这些举措确保了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学校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全方位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将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校教学督导和学院教学核心指标进行考核。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抓好思政“金课”
学校注重思政课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型思政课堂。严格执行教材管理和使用规定,统筹用好“马工程”教材,严把辅助教材政治关、质量关、审核关。改进教法体系,学校的“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一些课堂已经从“点名课”成为“网红课”;同时注重完善思政课程考核方式,实行集体命题、闭卷为主、注重过程的“四四二”课程考核模式。健全教学质量评价,采用基于“五评”式多元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加大评价结果运用。推出思想政治教育“四单列三建设”重大举措。“四单列”即职称评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类别,做到职称评审单列;教学改革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做到项目单列;各类竞赛和奖励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组,做到竞赛奖励单列;各类经费投入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做到经费单列。“三建设”即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思政课程,建设一个丰富实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建设,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江西仅有的全国37所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国家教育部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是江西省进入A类的4个学科之一,该学科入选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第一层次;两项教学方法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获江西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首位,入选江西省一流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4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牢牢把握前沿动态
抓好平台建设
学校紧紧把握课程思政改革前沿、重点和方向,坚持以教、学、研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为导向,积极抓好研究平台建设,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做好理论研究攻坚。中心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爱国奋斗典型、学校优秀校友孙金声担任主任,组建了由教育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聘请了6位兼职研究员,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智囊团作用。中心紧密结合高教和高校实际,明确了研究方向,设立了专门课题,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力求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成果,为学校推进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撑。
牢牢把握专业和课程标准
抓好示范引领
学校把课程思政建设与“双万计划”申报与培育工作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国家级别和省级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重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修订了2019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专业树立“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系统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去,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创新课程设置,重构培养流程。逐步扩大建设范围,覆盖人社理工各学科大类,加强跨学科交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教法探索。坚持把正确价值引领和共同理想信念的塑造作为课堂最鲜亮的底色来打造,遴选“中国古代史”“国际市场营销”等12门专业课程和“网络文学与文化”等8门通识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如“中国古代史”课程突出“以史为鉴”,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突出数据对比,以端正的“三观”引领学生增强中国信心;“网络文学与文化”课程以优质网络文学作品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Message of the land”以“钱学森归国之路”书信故事主题导入课程,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这些教学改革深受学生欢迎,提升了课堂效果和育人成效。在2019年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中,学校有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省之首。2019年11月,学校又组织开展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评审、立项工作,共有100多位教师参与申报,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热情高涨。学校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支持和奖励力度,对课程思政教改课题予以重点支持,做到项目单列;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组、课程思政专项组,做到竞赛奖励单列。同时,学校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征集1000多个经典教学案例,出版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集》一书,以此带动全校各类各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牢牢把握关键环节
抓好教师培训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人,是抓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也在教师。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能力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校从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入手,加强教师培训,把德育意识和思政能力提升纳入新入职教师、新晋升职称教师培训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广大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近两年,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已举办了3批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辅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帮助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激发内在动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覆盖、全课程覆盖。
学校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做到五个“牢牢把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立德树人的自觉更加增强,氛围更加浓郁,仅2019年我校就有1个集体和4位教师荣获全国表彰: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汪莉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徐跃平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汤美丽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尤琳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这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15届的88.83%提高至2018届的91.52%,比全省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3.53个百分点,第三方(麦可思)调查近3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到95%左右。今后,学校将持续巩固和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努力建设一所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再谱新篇。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