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年前,67所中小学一个样子,学校发展千校一面;3年后,67所中小学67个样子,学校发展各有特色、充满活力。”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采访时,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于莎说。

    原来,自2016年以来,淄博市临淄区持续开展教育督导改革,精简基础性督导指标,突出发展性督导指标,建立自主发展基金,“一校一案”精细化完善督导评估,通过督导改革为学校发展减负留白,推动了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稷下小学是临淄城区的一所品牌学校,因其过硬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当地老百姓中拥有很好的口碑。但是,四年前一场因教育督导引发的舆论风波,却让学校一时陷入被动。

    “教师抱怨督导的内容太细,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有些其实没有实际价值。”稷下小学校长张建仁说,“这样的情绪扩散到学校管理的其他领域,给学校高效管理带来了困难。”

    稷下小学遇到的问题,其实具有代表性。当年,临淄区教育局党委通过3个月的“大调研”,梳理发现了一些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学校最头疼、老师最反感的,就是督导评价指标多、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

    以此为开端,临淄区回应基层教师关切,决定开展教育督导改革,对过于烦琐的基础性指标,坚决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2016年临淄区调整教育督导评估方案,A级指标减少了2项,B级指标减少了20项,并将原方案中附带的12个评估《细则》删除。今年,临淄区再次对“基础性指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精简,A级指标由7个压缩为4个,B级指标由22个压缩为18个,C级指标由113个删减、合并、压缩为60个,让学校真正放开手脚办学。

    此外,临淄区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通知》,大力统筹会议文件活动,严格学校规范办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多管齐下减少行政对教育的干扰,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除了基础性指标过多、过细之外,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导致学校发展的同质化,这成为临淄区教育督导改革需要破解的另一瓶颈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临淄区深入研究后,决定创新构建“一校一案”发展性教育督导模式,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自主编制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制定年度落实目标。“学校自主设定目标,全区67所学校就有67个方案,每所学校都和以前的自己比,督导考核时,主要看自主发展目标的‘达成度’。”于莎说。

    在临淄区最南端的金山镇,“一校一案”督导改革让这里的乡村学校焕发了光彩。“三年前,金山镇的教育群众满意度不高,生源流失。”金山镇中心学校校长于长平介绍,“从2016年开始,金山镇按照‘一校一案’自主发展的督导要求,以建设‘幸福金山,和谐教育’品牌凝聚人心,逐步找回自信,提升镇域办学品质。”

    张建仁告诉记者,稷下小学在制定第二个学校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时,想在前期基础上全面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但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正当学校为此犹豫不决时,因年度考核成绩优异,稷下小学获得20万元的临淄区教育发展基金。

    原来,为进一步适应教育督导改革发展的需要,临淄区政府于2017年9月下发了《临淄区教育发展基金筹集管理及使用办法》,政府年投入400万元,引领社会各界共建教育发展基金,重点奖励在重大改革、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和个人。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临淄区已先后开展了4批次、所有67所中小学全部参与的自主发展现场观摩点评,展示了学校自主发展成果,促进了学校自主改革发展。

    “教育是一方园地,学校是这片园地中的花朵。”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刘学军说,“‘一校一案’督导改革的实施,减轻了学校自主发展的负担,释放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让每一所学校精彩绽放,构建起姹紫嫣红的区域学校发展‘百花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