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附属园亟须学会“造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对公办园建设的支持,全国各地公办园快速扩张,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此,城市、农村新中心的小学附属幼儿园也获得了新生,比如办园规模不断扩大,园舍环境不断更新,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这种园所也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队伍年轻等问题。

    以重庆市某区为例,从2016年起,这个人口不足30万的区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扩充幼儿专业师资。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该区30岁以下公办幼儿教师占比为52.79%,他们成为一支肩负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建设发展使命的最年轻的中坚力量。

    再以某区一所最新扩建的城市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原本为小学和附属幼儿园共用。2018年9月,该小学移至新校区,原校址全部改建为幼儿园。教学楼扩建,操场重新平整,幼儿公共活动区域重新规划,各类玩具重新添置,共增加10个教学班。但在幼儿园改建过程中,具体要建成什么样,幼儿园缺少发言权与决定权。据统计,2015年9月,该园在园教师总数为7人,2019年9月,已扩张到48人。短短5年,教师人数扩张近7倍。教师队伍中20—30岁年龄层有38人,占全园总教师数的79.2%,园所管理队伍仅有2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

    类似的公办幼儿园,因为基础弱、扩张快,笔者称之为“新零起点”幼儿园。它们原来是相对偏僻、不被重视、发展缓慢的小学附属幼儿园。在扩张过程中,面临体制附属小学、管理薄弱、师资大换血的发展困局。为破解这些困局,这些公办园亟须学会“造血”,即激活自身发展潜力,不断提升发展内涵。

    管理体制化繁为简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零起点”幼儿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突然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本不被重视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区域。幼儿园得到多方关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老百姓心仪的幼儿园。但这类幼儿园往往还未“断乳”,从管理体制、管理权限上都受限于所属小学。因此,除园长外,管理者众多,管理机制臃赘,管理效能不高。

    小学附属幼儿园往往是小学的附属品,管理者的意识仍然基本停留在小学是“重中之重,重点发展,幼儿园是重点之外,附带发展”上。纵使园长有园所发展的愿望和行动,也会被强大、繁杂的管理体制阻碍,从而制约这类幼儿园发展的“关键期”。

    要发展好这样一批“新零起点”小学附属幼儿园,关键是政府职能要明确,认真思考,积极作为,重新厘清幼儿园发展体制,卸阻力,加担子,明责任。让幼儿园真正“断乳”,彻底站起来,尽快从附属办园转变为独立办园,尽快建设一支专业、自主性强的幼儿园团队。

    如能这样,此类“新零起点”幼儿园将会迎来它们的高速发展期。

    师资建设多管齐下

    首先,梯队进人。各部门要把“幼儿园师资扩招”作为“新零起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契机,为建立“未来优质教师”团队严把进人关,避免“蜂拥式”进人,对教师质量降低要求。调研过程中,笔者就曾了解到某些幼儿园,在2—3年里补充了幼儿园所有缺编师资。但由于进人尺度的放宽,“蜂拥式”进人导致所进新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及管理队伍不够成熟,园所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走上正轨。所以,各用人单位应对人才需求建立科学规划,把构建优质教师梯队建设放在首位,制定符合本园需求的用人标准,严格把关,宁缺勿滥。

    其次,培训跟进。职后培训应更重实用性,避免走形式,走过场。同时,可以利用实践优势,采取“理论+跟岗”的方式。如某区在区域内建立多个有特色、有水平、质量高的幼儿园实训基地,统一规划和实施,分层、分类进行相应的跟岗培训,如新园长、新教师跟岗培训等,从入职起点确保进入干部、教师的专业性。

    再其次,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向外借力。“新零起点”公办园的困局重点在软实力的“新”,即教师新、队伍新。这时的园所发展,可以积极向外寻找助力。一是向高校寻找助力,借助高校力量打造专业师资团队;二是向教研寻找助力,借助教研平台帮助团队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园本教研机制;三是向区域内优秀的幼儿园团队、名师寻找助力,借助优秀榜样、成熟教师,带动新教师尽快成长。

    如重庆市W区的“优质乡村幼儿园创建”项目,组建了市教委、市教科院、西南大学、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校、乡村幼儿园参与的发展指导共同体,依托团队,将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有效促进了W区村小幼儿园的恢复办园、硬件更新、资源优化配置、师资队伍完善、课程资源开发优化。目前,该项目已辐射辖区6个乡镇的13所村小幼儿园,惠及上千名农村幼儿,真正让农村幼儿享受了与城市幼儿一样的学前教育

    园所文化重可持续发展

    “新零起点”幼儿园面对师资、环境、生源等方面的全新发展格局,因此,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比如优秀的学习文化、育人文化、团队文化、环境文化、班级文化等。只有文化得到沉淀,幼儿园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园所文化,前瞻的视野和格局是关键。以重庆市某所幼儿园为例,其前身是一所停办的小学,居于半山腰,属于城市边缘地带。2012年9月正式开园,短短7年时间,该园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开园起,该园的文化定位就十分明确,即关注“生态性”,努力打造“最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经过持续推进,不断丰厚园所文化内涵,尽管历史不长,但该园被誉为重庆的“巴学园”。

    这样的发展成就,就源于管理者对建一所“孩子喜欢的幼儿园”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源于管理团队专业的发展眼光和独特的儿童视角。这样的视野和格局,是“新零起点”幼儿园需要储备和构建的。“新零起点”的公办园,可以向这批率先走出发展困境的优秀园所学习,学习其园所文化和管理经验,借鉴其发展方式和创新思维,然后总结—提炼—创新,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新零起点”公办园发展需不急不躁,凝心聚力,厚积薄发。“新零起点”幼儿园本身发展基础薄弱,发展力量不集中,发展环境相对滞后,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忽视教育规律的现象。所以,园所在发展过程中要坚定自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教研指导部门也要尽可能给予此类幼儿园更多发展时间和空间,促使其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盛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观察反思成就教师自主发展     下一篇:菌菇丰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