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铸魂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一所中国共产党在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大学,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引领,加强育人能力建设,彰显人才培养特色,7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进落实巡视整改和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党建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获评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全国高校教工支部案例精品作品等20余项荣誉。

    一、强化“政治引领”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严格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学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修订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党委全委会议事规则》《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务会议事规则》《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施办法》等20余项重要党建制度。开展“读懂‘中国之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全媒体推出“读懂‘中国之治’”栏目,组织专家学者向全校师生宣讲全会精神,在校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列。

    二、强化“组织引领”

    制定学校《“支部建设年”工作方案》,发挥学校《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指导书》《党支部工作手册》《党员手册》等“一书两册”作用,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组织参加湖北高校党建“十面红旗”评选等,对入选“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等培育创建单位给予经费支持、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创建成效。组织召开党建工作研讨班、“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座谈会、“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部门推进会,制定学校《关于“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办法》,注重在干事平台、发展空间、工作条件、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支撑。在加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上,评选16个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

    三、强化“思想引领”

    学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通过集中研讨、现场教学、主题辅导等多种形式,在校内掀起“大学习”“大讨论”的热潮,引导师生党员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实实践者。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讲党课。2019年,校领导班子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理论文章5篇,讲授党课23人次,中层党员干部讲党课188人次。组织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300余人先后赴贵州遵义、河南新县、井冈山等地开展集中学习,有力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以“红色基因”贯穿育人全过程

    70年来,中南大与新中国始终同向同行。学校把“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作为文化滋养,把“读懂校史铭初心、读懂中国担使命”作为育人特色,通过文化浸润、课堂引导、实践养成等途径,引导学生读懂中国、研究中国、服务中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文化浸润铭初心

    学校不断创新红色基因的传承模式与培植手段,通过红色校史进课堂、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基因进灵魂,着力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红色思想引领。构建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青马班(团校)、支部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学习强国等七级理论学习教育体系,实现理论武装全覆盖,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通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教育、“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新生入学教育、“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毕业生主题教育、“励志向学、筑梦中南”优良学风建设专题教育等活动,把重要节日、纪念日变成党的创新理论重要讲堂。组建“大学生党员骨干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持续开展“星火训练营”卓越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实施“优选工程”“助燃工程”“燎原工程”,培养锻造党员骨干力量。

    红色文化浸润。始终将红色文化贯穿育人全过程。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校史”讲授“开学第一课”,一入校就为学生注入强有力的红色基因。组织学生骨干赴嘉兴红船、河南宝丰和新县等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两代‘90后’共寻红色基因、传承中原精神”“红色家书展演”等活动,传递红色力量,坚定红色信仰。组织编排展现学校办学历史的舞台剧、以中原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网络作品,将丰富的校史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发放“七一”红色纪念包,发送“红色寄语短信”,创新毕业生党员红色教育

    红色榜样示范。把握师生校友关注点,聚焦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教书育人奖”、“公道美品”德行奖、“七一表彰”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在教书育人、道德品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掘、传承、弘扬以郭道扬、吴汉东、周骏、梁尚敏教授等为代表的学术大师身上体现的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担当作风、奉献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深入宣传“铁面税官”彭光敏、大凉山扶贫“第一书记”蒋富安、坚守扶贫第一线的陈艳辉、“执法为民”法官徐文娟等校友报国报党、为民奉献的光荣事迹,引导青年学子在奋斗中砥砺爱国之情、担当之志。

    二、课堂引导铸信念

    对标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基层的思路,通过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共同发力,大力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提质量、增实效。

    推动思政课改革。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在实施大类招生改革培养方案基础上,修订全程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增设“中国思想文化专题”“日常生活中的德与法”等思政选修课,有效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推行“3+3”教学法、十二教学法,推动集体备课常规化、公开课观摩常态化、示范课建设长效化,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互动化教学课堂,采用案例分析、随堂调查等方法,利用“中成智慧课堂”、慕课等平台,变“满堂灌”为“互动学”。建强专业化队伍,实施“初任教师导师制”,选派资深教授全面指导新进教师的教学科研。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红旗渠、遵义等地开展集中培训。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弘扬自中原大学创立以来形成的“经世致用、国家责任”学科精神,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创设“读懂中国”通识课程。完善课程设计,汇聚学校优势资源,立项15门课程,覆盖11个重点学院,由17位名师领衔主讲。加强思政元素,创新课程开发模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内容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学科优势,解密中国经济改革和法治建设制度密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大势和世界大势,涌现出以工商管理学院邓爱民教授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群体。

    三、实践养成强担当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见识、强化使命担当。

    加强党性实践。打造“‘读懂中国’——新时代青年学生党性培养质量工程”。通过制定“必修加选修”的学分制培养方案,大学4年全过程跟踪培养,构建“理论学习、强国论坛、实践锻炼、青年榜样、党性分析”五大主题教育实践板块,让青年学生通过学、听、做、研、思相结合的系统培养,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知党爱党向党最后入党。2018年,该项目被教育部门关工委选中并向全国推广。

    融合专业实践。学校通过“博文杯”“明理杯”“挑战杯”等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济世之才。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巾帼维权、社区矫正、普法宣传和信访服务4个特色法律援助项目,每年志愿服务总时数超过3000个工时,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累计接待来访当事人15000余人次,帮助社会弱者无偿代理各类案件2000余件,代写法律文书4000余份。

    开展特色实践。学校组建成立以学校中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尼加提·艾买提命名的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来自各民族的200余名学生积极开展助老助残、公益创业、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弘扬志愿精神和民族团结文化,倡议带动全国各地高校数万名大学生参与寒暑假返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