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基础教育现代化中的变与不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民办基础教育多年来不断探索,通过多元活动培养学生艺术、体育、文化等综合素质,积极导向全面育人目标。
图为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学生在音乐会上的演出瞬间。 张笑恺 供图

■奔向2035·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修正)》明确:“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在扩大教育开放、增加教育供给、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办基础教育更应及时总结经验,厘清新时代对民办教育的办学需求;坚持公益办学,坚守教育初心,实施教育科学化发展,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实践,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自身应有的价值。

    公益办学:民办基础教育不变的逻辑起点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民办教育办学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益为导向。当前,促进民办教育办学规范进入到新时代,需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可持续地进行公益办学是民办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

    优质办学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诉求。民办学校办学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给予了学校升级优质教育服务的空间。通过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服务配置,民办学校是可以有一定结余的。但结余不是“利润”,而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以四川嘉祥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嘉祥”)为例,始终将“三个坚持”作为办学原则:坚持“办百年名校”、坚持“不从教育拿走一分钱”、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由此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坚持“办百年名校”理想之下,嘉祥建立了结余再投入机制:将办学结余持续投入到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福利的可持续增长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中。民办教育要始终审视,面对教育还能做些什么,应该继续投入些什么。

    在“不从教育拿走一分钱”理念之下,嘉祥坚持教育主体不上市。创办教育企业的目的并非是为谋利,而是为持续升级教育资源,支持优质教育再发展。

    在“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初心之下,嘉祥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以项目形式帮扶薄弱地区学校发展。通过有组织的贫困地区长期支教和互联网“云教育”平台搭建,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嘉祥每年不间断派出教师支教四川省阿坝州小金中学,并主动将学校优质课程向“四川云教”平台输送。同时,还在四川省民政厅领导下,与省慈善总会合作多项公益项目。

    此外,在严格规范自身办学的同时,积极向社会争取支持。通过自觉地向社会开放,真正做到开门办学;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下,主动吸取社会多元力量(包括社会贤达、专业人士,家长、校友代表等)参与学校的发展管理和监督。通过多元参与、充分协商、共享智慧,实现学校办学过程的透明化,推进学校治理科学化,形成社会力量兴办优质民办教育的可推广案例。

    全面育人:民办基础教育坚守的初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系统勾画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全面育人”理念。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根本要求:学校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民办基础教育办学必须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和对教师的有效引领。

    基础教育是学生培养的初级阶段,是人个性形成的主要时期,是人潜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培养品行端正、个性鲜活、符合时代发展、能够融入世界的人。因此,民办基础教育需要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现代化的“人”。必须坚持培养“自然的人、完整的人、社会的人”——培养自然的人,即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培养完整的人,是要求培养出人格健全、身体健康的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培养社会的人,则是要求学校引导学生践行利他精神,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为此,民办学校要坚持“有教无类”,坚持将每一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信教育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当下考了多少“状元”、取得多少第一,而在于50年、100年之后,学校走出的学生是否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是否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是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分子,而学校又是否能仍然不忘初心,坚守公益,持续优质发展。

    德育发展和美育普及是当前教育的着力点。民办中小学应鼓励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多元活动,并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建立学生成长助力委员会,校内由教师自愿申请,免费为学科薄弱和需要心理建设的孩子进行精准帮扶和持续关爱;成立校友会,为毕业校友搭建平台并提供创业孵化与支持;建立学生激励机制,设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奖学金制度。通过以上多种举措,积极导向全面育人办学目标的实现。

    “全面育人”理念需要教师真实的教育行动。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上,引导教师关注对学生兴趣特长的激发和培育、对学生的教导辅导方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教师发展轨道,并辅之以有效的行动支持,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例如,嘉祥按照“学科教学、创新教练、学生辅导”三条发展轨道,设立教师荣誉体系,形成教师“全面育人”的上升通道,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学化:民办基础教育变革的方向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时空,要充分认识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性。随着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和推动“新高考”“新课标”的综合改革,如何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如何立体衔接,如何有效推进?作为一线民办基础教育学校,更应利用自身一定优势,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层面上,积极创新,探索和形成有益的现实案例和有效经验。

    比如,将“学生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科学化具体实施的问题。民办学校相较于公办学校,在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演变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实施的着力点、如何更好地联动专家和教师展开实践实证、如何在“最短距离”内实现最大的教育成果等方面,都可以以充足的资源做出先行探索和实践。目前,嘉祥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校本诠释“嘉祥英才五力模型”,将“学生核心素养”分解为“学习力、技术力、思维力、社群力、品格力”;在专家学者指导下联动课程实施目标,积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实施。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办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在“有教无类”的同时,必须体现“因材施教”。民办基础教育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有长久积累与探索,如实施“分层”与“衔接”改革等。而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学习后进生进行持续辅导,如何为有特殊学科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助力,如何在国家课程要求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时分配和课程衔接等,都将是民办学校先行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衷心呼吁民办教育学校能够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理念和要求,坚守初心,创新治理,助力教育现代化,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争取为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多元样本。

    (作者系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