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9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感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阳明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中心小学 校长 史建筑
北京市十一学校语文 特级教师 刘绍辉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局长 王维审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员 邱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 卫功立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办公室主任 杨叶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一中 教师 奚亚英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校长 周群
北京景山学校 特级教师 祝荣泉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 教研员

    【推荐语】

    他十四年坚守,如一个虔诚的布道者,大阅读推广的足迹遍及广东东莞乃至其他省市。

    他坚信阅读能改变学校。历经四所公办和民办学校,他初心不改。借助大阅读杠杆,他丰富语文学科内涵,激活数学等学科的隐藏之美,让阅读这一魔棒将四所学校蝶变成广东省阅读示范基地、省书香校园和市品牌学校等。他还推动创立岭南大阅读联盟,带领三百多所学校校长和老师共同开展大阅读研究。

    他坚信阅读能改变儿童。他创设阅读指导、分享和实践课程,请来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孩子们交流阅读与写作体会,开展读书大王评比。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丰富多元的阅读活动中脱胎换骨,气韵升华,踏上星光大道,一批批省市阅读之星、小作家和才艺之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坚信阅读能改变家庭。倾力推动“亲子大阅读,向上好家风”家庭建设,深入到市民学堂、图书馆、工厂、街道居委会等,为家长作亲子大阅读培训200多场,助力更多的自然人口变为读书人口,使无数的家庭成为书香家庭。

大阅读推广之路没有尽头

曹阳明

    曾记得到东莞市厚街镇草塘小学给全校家长讲授亲子大阅读,当时在黑漆漆的校园操场上,只有一盏灯,我站着讲了两小时,一口水没有喝,近千人的操场居然鸦雀无声;曾记得坐车5个小时到广东韶关南雄贫困地区,给全市的校长和老师讲解乡村大阅读的方法,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赠送给老师们的阅读指导专著被一抢而空……

    十四年的大阅读推广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成了延伸的书页。阅读推广是一项考验毅力的马拉松长跑,漫漫长途中或许有加油站,但始终没有终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犹如眺望大海航行中的灯塔,虽路途遥远,但目标明晰,只有意志坚定,永不放弃,日夜兼程,方能靠近明灯。

    十四年阅读推广中,我先后担任了三所公办小学校长,一所民办学校托管委员会主任,面对悬殊差异的办学基础、迥然不同的办学体制、参差不齐的教师专业水平,我始终坚守我的理念:阅读改变学校,阅读幸福儿童,阅读成长教师。我身体力行,强化顶层设计,把大阅读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着力营造教师研究阅读、学生爱上阅读、家长推动亲子阅读的良好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从精神到行动的文化自觉,与学校各项工作、活动水乳交融,大阅读成为推动学校持久发展的发动机。

    我曾工作过的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是一所建校10年的年轻学校,通过“慧读教育”,我把办学理念确立为“阅读点亮人生”,和师生家长共同研定了以阅读为核心的“一训三风”。所有的理念都是与阅读血肉相连,使师生家长不仅理解认同大阅读,而且还成为一种行动指南,助力师生比翼双飞,使学校成为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

    独木难成林,一起更精彩。在我的指导下,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大胆探索,成功研制了阅读指导课、分享课、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出版了《一书三课型大阅读教学案例集》。我把他们培养成为大阅读的“工程师”,鼓励他们到各个镇街学校做大阅读的培训师。在压担子、搭舞台、显身手的实践锻炼中,一大批钟情阅读的青年骨干教师成为阅读点灯人,他们先后成长为市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到省内外执教阅读示范课,成为推动大阅读的新生力量。

    影响我的一本书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在十四年阅读推广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就是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然而一个草根语文教师却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要让所有孩子真正形成语文能力!她用“课内海量阅读”的创新实践证明:“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大量阅读”,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这种先进理念颠覆了语文教学的传统认知——语文教学“教”才是硬道理,可以说给中国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理念革命。她的创新实践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一个草根教师、一个草根校长,一个在北方山东勤奋耕耘、一个在南方广东大胆探索,相似的实践,共同的理念,同样的追求,南北遥相呼应。在2017年岭南大阅读联盟研讨会上,我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推荐语】

    优秀的老师能耐得学生一生的消化,史老师带着一届届学生,走进经典,用阅读为学生搭建高贵灵魂的屋宇,他说:“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而经典的好书里有另一个丰富的世界,阅读就是打通这两个世界。”

    二十多年前,史老师就依托自己的读书笔记,设计并实施了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拓展课,从“阅读笔记”到“小石头”,再到“每日粹语”,延续至今,历久弥新。

    在网络普及、信息共享的今天,史老师又以建设线上线下的学生“读书社群”为要务,立德树人,把阅读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他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先进阅读理论,探索构建“基于标准”的阅读体系,引导学生完成独立的深度阅读与内省,进而形成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力。在史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阅读的价值和坚守的力量。

用阅读打通现实与经典世界

史建筑

    阅读的意义及价值,他人之述备矣,不再多言;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喜欢读书,也希望学生喜欢读书,亦属正常。关键是聚焦立德树人,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序的课程体系推动阅读,使学生投入到自带动力的持续阅读之中,获得阅读的感悟体验、方法路径,并转化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学习力。

    在二十多年前那个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我看着阅读视野亟待拓展的学生们,再看看自己手头上的几十本读书笔记,一个朴素的想法便诞生了:我以自己的读书笔记为学习内容,以每周两次的早读为课时,以所读书籍的不同类型为序列,以学生的分享交流质量为评估手段,为学生设计并实施了阅读拓展课。在那个师生求知若渴、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我和我的学生们构筑起属于我们自己的阅读空间。如我昔日的学生蔺扬杰所言:“那时的人们不会晓得,在世界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有那样一群孩子,有那样一位教师,有那样的一种别样的相遇,穿越时空,横亘古今,将世界浓缩在一隅。”

    推动建立基于标准的阅读课程体系,是我近几年的探索。依据新课标,结合育人模式的转型变革,不断借鉴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形成相对独立的阅读单元,建立科学有序的阅读体系。在遵循中文母语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依据“知识深度”确定认知复杂度和学习自觉性,融合“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理念,借鉴“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思路,调动元认知,让学生在自带动力的状态中,完成深度自主学习。目前,各种表达文体、各类人文主题的阅读,如《乡土中国》这样的学术论著,《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文学名著,《论语》这样的文化经典,《生命3.0》这样的实用文本,都已搭建了较为科学严密的阅读体系,让标准导引阅读,让阅读基于标准。

    我们推动读书的目的是不“推”自“动”。在这一进程探索中,我意识到了“阅读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的民间性、学术性,决定了成员之间的平等、互惠、分享与共鸣,这些“小组织”会焕发出强大的基层力量,感召激励着每一个人。今年暑假,我又倡导师生组建了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阅读社区”,所有社员在“零风险展示”“激励性分享”的组织里,既能坚守自己的阅读选择,又能自觉借鉴他人的经验,智慧共生,相互赋能。

    在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生必修课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在人生适宜的时令埋下阅读的种子,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授以科学的阅读方法,然后去呵护、去守望,共同建设生机无限的学习型社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