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学规模以前想象不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在行动系列报道④

    驶出东欧历史文化名城布达佩斯,汽车奔向东南。广阔而平坦的匈牙利大平原扑面而来,一幅田园牧歌景象。车行100多公里,我们到达赛格德,一座人口只有17万、毗邻塞尔维亚的美丽小城。

    与这所城市同名的大学散布于城市各处。令我们想不到的是,这里有匈牙利首都之外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于2012年。

    据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磊介绍,孔子学院现有汉语教师12名,主要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派出。目前,孔子学院设有大学生汉语学分课零基础到七级、社会成人班一级到十七级,以及面向中小学各级别的汉语二外班和兴趣班课程,能满足当地不同层次的汉语学习需求。

    一张课表引起我们的兴趣。这张课表将孔子学院开设的每节课都详细排列出来,教学点既有赛格德市区及郊区,也包括了布达佩斯等地,从上午到晚上,排得满满当当。

    “这样的教学规模是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匈方院长李察德说,“刚开办时,我们的课程只能见缝插针,大多只能排在下午的课后时间,不少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太饱和。”

    “许多匈牙利人对中国感兴趣,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但时间久了,大家的热情逐渐减退。”李察德分析,一个原因是汉语确实比较难学,另一个原因是学习汉语单靠热情或者新鲜劲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面对生源不稳定的状况,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反思。双方院长逐渐达成共识,孔子学院要真正在当地扎根,必须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突出汉语学习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由此,转型开始,孔子学院从不正规、碎片化的兴趣汉语教学向系统、正规的二外汉语教学过渡。经过不懈的努力,二外汉语教学的班级和学生人数自2018—2019学年度起超过了汉语兴趣班的数量,全年汉语学习者接近1000人次。

    配合转型,孔子学院要求汉语教师根据国际汉语水平相应等级考试的要求编制教学大纲和计划,积极鼓励学员报名参加考试,以通过考试检测教和学,切实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转型锚定了生源,并且实现了课堂向中小学乃至社区的延伸。如今,在赛格德,部分高中和小学已经将汉语确立为第二外语,孔子学院也逐渐融入当地。“教师们每天非常忙碌,师资不足也逐渐显现。”王磊说。

    据介绍,匈牙利目前已建有4所孔子学院,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德布勒森大学合办的第5家孔子学院即将开办。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匈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现在,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长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李察德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赛格德大学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中心”。按照规划,学校将为“中国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独栋大楼,致力于打造中国研究、推进中匈交流的智力平台。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也在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采访:翟博 唐景莉 王友文 张学军 杨宇 执笔:王友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