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传薪火 砥砺奋进续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1-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09届毕业生王东海(左)放弃内地优越条件扎根边疆,荣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荣获多项荣誉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药学院万定荣教授主导制定的中药材国际标准颁布

    “5年前我大二,现在我研二,自己的成长有幸与学校的发展‘同行’,我见证并参与了学校飞速发展的这5年。感谢学校让我理解了奋斗青春与无私奉献的意义。”近日,在一场分享交流会上,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赴西藏山南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经济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任鹏飞的一番话,引起了现场师生的共鸣。

    2014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中南民族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确定了学校未来发展思路、目标愿景、主要任务和举措,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

    5年来,学校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国家民委党组、湖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校各族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顺利完成了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学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旗领航,党建思政全面加强

    “党员要有‘五心’,只有坚持忠诚于党和人民之心、奉献之心、担当之心、公道正派之心、学习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不变初心。”“当代愚公”、“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光国参加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题教育学习时把自己将穷山村建设成“桃花源”的经验归结为坚守党员的“五心”。这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聚焦主题抓党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教育活动中的一幕。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的工作思路。5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育人环境,荣获了“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称号,多次被评为省级综合治理优胜单位,3个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吃盐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创新实施“十大育人工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三全育人”。学校获评为全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生资助先进工作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机构,入选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湖北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点高校。

    内涵建设,学科专业转型升级

    “老师讲得十分精彩。我国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彰显了民族的鲜明特色,还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成药及其功效。”“中医真的好神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药学,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更是为了治病救人。”“弘扬传统医药文化是我们当代青年的重大责任。”这是网友们在学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走近神奇的民族医药”线上学习后几百条留言的一部分。

    592项教学研究项目立项,36门校级在线课程,认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别1门、省级4门……近5年来,学校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了一批像“走近神奇的民族医药”一样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专业建设取得了成果,学科布局升级成为学校思考的重要问题。如何打造一批支持和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优势特色专业,如何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等新增专业建设,学校下足了功夫。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应用型学科发展为突破点,以就业为导向,以经济转型发展为契机,2018年,学校成功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9年,学校2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别、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8个学科进入国家教育部门第四轮学科评估前70%,民族学排名全国第3;化学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专业型硕士点。

    勇于创新,科研实力不断攀升

    “艾叶终于有了国际标准!”2018年6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上,发布了由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万定荣教授主导制定的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这意味着我国主产的中药材艾叶将按国际标准规范步入国际化,也将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喜爱。2019年12月2日,万定荣教授团队主持研制的湖北省地方标准《蕲艾绒分级质量标准》由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布,将于2020年3月2日起实施。该标准是迄今我国发布的首个用于艾绒检测和质量分级的标准。

    一个星期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道洪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可降解循环利用的超支化环氧树脂,研究成果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是学校近年来不断突出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撑地位、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民族高等教育的有力体现。

    近5年来,学校获国家级别科研项目304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攻关项目10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2项;新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首次实现突破。发表CSSCI期刊论文112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6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20项;获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88项。新增省部级科研机构13个,其中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民委2011协同创新中心,“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湖北全面小康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2231名由56个民族学生组成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300余人次语言服务、近200名开闭幕式演职人员、22名开幕式举牌手、一个民族文化体验馆……2019年10月,学校将爱国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倾情助力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校把党关于人才培养的主张和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坚持“互嵌”文化引领,实施“梯田”培养模式,以骨干示范为引领,开办了“西部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等特色实验班,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训练营、暑期“边疆行”、“好巴郎”民族团结工作室、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上级部门、其他高校和媒体的广泛赞誉。50多个团队获湖北省政府部门、武汉市政府部门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资助,社会总融资额2000余万元,获创新创业省部级以上奖项965项,建成“国家级别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李军,“全国创业英雄百强”蔡绍硕,“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许云栋、金珂等一批先进典型,本科生、研究生年度平均就业率分别达到91.47%、93.38%,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人才培养成果入选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内培外引,聚力教师队伍建设

    “民大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舞台,适宜于生活、工作,更适宜于科研、创业和发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兆鹏教授在第一届青年学者南湖论坛提及教学科研经历时深情地说。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步伐,会聚立志奉献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青年学者南湖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11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参与。

    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致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引才体制机制、招才引智模式,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选拔管理干部担任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导师,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走出了民大特色的“人才之路”。

    5年来,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持续提升,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入选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3人入选领军人才支持计划、34人入选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等;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获得各界肯定,“民族药学教师团队”获评国家教育部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3名教师获评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评“湖北省先进工作者”,11名师生获评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1名教师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教师荣获“中华慈善奖”,1名教师获评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