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逆行担当,一线战“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雨潇)“最快速度回到济南,支援湖北!”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万家灯火,阖家团圆。晚上七点半,正在山东临沂莒南县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呼吸内科主管护师孙宪洁,接到单位的电话。4小时前,她刚从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束春节值班,赶到婆婆家过年。放下筷子,孙宪洁立即订了回济南最早的一趟火车。

    在万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生秦文也是刚刚回到老家与父母团聚,就接到了集结通知。“其实早就做好了去‘前线’的准备,这几天一直在等‘集结号’。”秦文说。父母一边忙活着包饺子,一边期盼着她能平安归来。

    24小时内,山东各高校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在战“疫”集结令的召唤下迅速集合。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138名像孙宪洁、秦文一样的医护人员,作为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飞赴湖北抗疫一线。

    1月28日,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也集结出征。截至1月29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等10多家高校附属医院,先后选派两批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85人,携带大批物资设备,赶赴湖北一线支援。

    1月26日凌晨,山东省首批医疗队抵达湖北黄冈——除武汉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

    “来武汉之前我就做好了剃‘寸头’的准备,和我一起剪发的还有我们医疗队的10多名女战友。”为了更方便穿脱防护服、更好地照料病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张静静把头发理成了一寸多长。“女孩子都是爱美的,但这个时候,尽快遏制疫情比秀丽的长发更重要。”张静静说。

    山东的两批医疗队员都安排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这里被称为黄冈版的“小汤山”。排班在1月29日0点到4点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颖霞,从前一天晚上9点开始就不敢再喝水了——怕中间上厕所。凌晨1:25,第一位病人来了,队员们立即投入战斗。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护士李玉珍来到黄冈的第一个夜班,所在的病区就转来了12名刚刚确诊的肺炎病人。那一夜,山大二院重症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张鲁在重症组收治了6名危重患者。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全组夜班医护人员10个小时未脱防护服。

    “你们不能在这里!”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岳茂奎所在的重症组,第一个经过抢救慢慢稳定下来的病人突然对医疗队员说。

    “为什么?”岳茂奎不解地问。

    “我这是传染病,很厉害的!”

    听到这句话,岳茂奎和其他医护人员内心都充满了感动。“每位医疗队员都清楚危险性,可我们既然选择这个时候逆行而来,就早已将这些置之度外。”岳茂奎说。从1月28日晚11点开始收治病人,一晚上他们就收治了7名危重病人。

    1月29日,奋战在支援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收到一个从山东传来的好消息——山东省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治愈出院!

    在这好消息的背后,同样是几十名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努力。这名患者入院后的第三天,病情开始急转直下,迅速发展成重症。因担心自己再也醒不过来,患者接连几个晚上不睡觉,严重影响了他的康复。

    “看着我给你示范一下鼓腮呼吸,先慢慢地深吸气,把嘴收成吹口哨一样,再用力向外呼气,你能行,坚持住……”在隔离病房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孙运波,在教患者做肺功能训练时,为了让患者看清自己嘴巴的动作、知道如何用力,竟然摘下了口罩,这一幕让旁边的医护人员眼含热泪。隔离病房的护士长王刚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长期陪伴在患者身边进行心理疏导。

    “相信在全社会的齐心协力下,我们一定能赢!”孙运波说。

    同样,在青岛山大齐鲁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护人员半个小时衣服湿透、12小时内只上一次厕所,这样的工作强度、工作场景也在持续上演。

    好消息频频传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首例感染病人目前体温正常、稳定,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正在康复中。临沂大学张兴林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注册检验,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鉴别诊断。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