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疫情须讲好六堂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疫情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这场全民疫情防控战,既要充分肯定和持续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又要全面研究和有效回应大学生的疑问,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高校要着力讲好六堂课。

    讲好爱国主义教育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体大学生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何为坚持全国“一盘棋”、打响疫情防控“总体战”;要教育引导学生看到党和国家防控疫情的决心、速度和担当;要教育引导学习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于学习生活中。

    讲好命运共同体教育课。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以全面果断的防控措施,以世所罕见的组织动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的重大疫情事件的比较,理解采取空前严格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要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和迅速高效的疾病研究对全人类战胜疫情的重要性;要教育引导学生,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国际支持中感受何为“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讲好社会责任感教育课。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重任在肩、基层联防无缝衔接、物流运输源源不断……背后凝结着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敬业坚守。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高校要继续做好社会责任感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和奉献精神,遵照国家和学校安排居家隔离、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讲好媒介素养课。居家隔离期间,网络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和输出、开展人际交往的惯性选择。长期以来,围绕网络“双刃剑”效应的讨论不绝于耳,非常时期、非常机遇,与其为“网络成瘾”的比例惴惴不安,不如因势利导,自上而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提升媒介素养,从网络原住民成长为网络引领者。

    讲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效果,就如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之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风险考验,不断增强心理韧性,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讲好科学精神教育课。科学防治是对抗此次疫情的“驱魔利器”。科研攻关,迅速开展病原鉴定、病毒溯源、有效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工作;权威科普,解读疫情最新进展、提高民众防护意识,为社会提供“定心丸”;信息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样本、平台等资源信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开放共享;还有像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学校应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还要以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武器,与各种“伪科学”“假信息”作斗争。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作真贡献。

    在疫情防控的全面战斗中,学校必须顺势而为,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素材、新载体,做好爱国主义、命运共同体的“大德”教育,做好社会责任感、媒介素养的“公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科学精神的“私德”教育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

 评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