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记
2月18日,武汉,晴,空气优良。望着车窗外熟悉的街景,我的心情从来没有这么好过。经过血常规检查、CT检测和三次核酸检测阴性,我与新冠病毒的博弈胜利了,从江汉方舱医院康复出院。
我叫张强,今年57岁,在华中师范大学电视台负责摄影、摄像和电视节目采编等工作。
1月28日,我开始发烧,体温在37.3℃—38℃之间,晚上甚至达到了38.5℃以上。我不停地吃药,却不见好转。2月3日,我开车到武汉市荣军医院看病检查,经诊断基本确定是新冠肺炎。当晚,我发烧超过了39℃。这让我几乎崩溃,整整一晚上坐在床上不能入睡。第二天,在指定的酒店隔离点,我通过核酸检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2月3日,由于病床数量严重不足,武汉开始改造启用临时性的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江汉方舱医院仅用2天时间建成。
2月6日晚11点,我被转诊至江汉方舱医院,成为第一批进入的病人之一。尽管有医护人员的悉心安排和照顾,不少和我一起来到这里的患者仍然很焦虑。看着这巨大的“病房”,当时就有一些患者开始吵闹和议论,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加重。我也很担心,只想着能赶快出去。医护人员及时对我们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我们也开始学会自我调节,来适应这个大环境,积极配合治疗。
刚进方舱医院时,我的体温是38.9℃,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给我开了药。睡了一晚上后,我就感觉好多了。
方舱医院和普通医院病房其实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每天早晨都有医护人员查房,耐心询问每位患者的病情。发现有病情加重的患者,会安排转入定点医院的重症病房。对于像我这样的轻症患者则会开一些口服药,并且随时监控病情变化。
对于大多数医护人员、患者和医院管理者来说,方舱医院都是新鲜事物,需要一个适应、调整、改进的过程。几天下来,方舱医院里的气氛越来越好,有跳广场舞的,有看书学习的,还有练太极拳的。我感觉,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洗澡的条件。
方舱医院的伙食真的很不错。早餐有黑米粥或白粥、牛奶、鸡蛋、肉包子或糖包子、花卷、馒头、小菜等相互搭配。正餐在前期是两荤一素,后期升级为两荤两素,菜品每天都不重样。偶尔还会发放小面包、火腿肠等零食。
负责我们病区的是来自内蒙古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年龄大都刚刚二三十岁,其中有不少人还没有结婚。我遇到的两名“95后”小姑娘原本都打算春节期间结婚,接到通知后,和家人商量推迟了婚期,来到武汉“前线”。
医护人员每天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在这6个小时里,他们不能吃饭、喝水,也不能上厕所。虽然当班时间是6个小时,但从上班穿防护服到下班脱掉防护服,整个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
方舱医院12天的经历让我难忘,医护人员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和每一位患者。
(张强 讲述 党波涛 整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张强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