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教育团队:勇担立德树人时代使命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三中初三(6)班原来表现一般,英语教师钟秋容接班后,以个性化阅读、辩论会、魅力书签等多元形式,寓教于乐地引领学生们奋发向上。情思教育实施一学期后,班里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测评分数提升很快,学校和家长大为惊喜。
情思教育倡导者、增城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洪义,20多年孜孜以求,带领团队追寻教育本源,将情感培育、思维生成、行为培养作为着力点,以境引情、以情启思、以思促行,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教育根本问题。
情思教育团队(以下简称“团队”)以适性教学、柔性德育两轮驱动,引领师生强化家国情怀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会做人、善做事。如今,情思教育已得到更多一线教师认可,数千人次师生燃情启思、点亮行灯。
育人育分共筑学生全面发展立交桥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历史课堂往往单向给学生讲授相对枯燥的历史事件、概念,不太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学习情感没被充分激发,学生接受知识时往往消极被动。
“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的课堂,难以承载课程育人等重任。”在陈洪义看来,学习知识是为了磨炼能力、涵养品格,教师应明确主次,而不能本末倒置。
如何变历史教学为历史教育,让育分和育人同向而行,助推学生全面发展?2009年起,陈洪义就向重育分、轻育人的课堂“宣战”,带领团队乘国家新课改“东风”,以历史学科为试验田,破浪前行。
团队重新整合课堂的结构、要素,探寻升学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生德育成长兼得的教改之路。他们在1000多节课堂实践中发现,情境不仅是激发学习者情绪、情感的方式和载体,还是有效融通学习内容的关键。团队以情境为突破口,用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多元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成长意识,摸索出情思相融、情思相促的教学范式。
“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脑而教,促使学生的情感、思维活动融通统一。”团队逐渐厘清情思教育的“四梁八柱”,通过“入境、融境、悟境、出境”这一螺旋向上的情思教学实践路径,将“填鸭式”的单向传输升级为情思交融的双向循环。
因材施教是情思教学的鲜明特色。初中生、高中生接受能力不同,历史教学的素养目标也有差异,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不同学情的情趣教学、创生教学。前者侧重于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情感,感受历史的温度和深度;后者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
如何让情思教育跳出历史学科的界限,“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呢?近年来,团队吸纳语数英等中小学主要学科骨干教师,深入调研基础教育各学段、主要学科的学情特色和学科差异,寻求融通点。天道酬勤,团队因时、因科、因地制宜,动态性地调整呈现形式和教学策略,总结出更具推广价值的情思适性教学理论,各美其美。
情思教育向着立德树人溯源而上,团队积极探寻学科、德育育人融通之径。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在大量优秀德育案例基础上,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层层推进、精准施策,孕育出情思柔性德育理论,凝练出行教正行、言教正行和身教正行的情思德育组合拳,春风化雨。
增城区郑中钧中学教师陈观清是一位年轻的高三班主任,她特别注重班级软文化建设,打造有爱的班级。学生感恩地说:“当阳光败给阴霾,没有想过你会为我拼命拨开。”“是您让我看见干枯沙漠绽放花一朵。”情思教育柔软触碰灵魂、牵引成长,让学生的备考成绩一次次攀升。
教师融情课堂用情思“炼铁成钢”
广东湛江四中教师王晓焕、湛江二中海东中学教师陈婷、湛江开发区一中教师罗琳和荔城三中教师陈萍,在陈洪义手把手教导下,扬长补短,关注课堂情境意趣,打造情思交融的历史课堂并快速成长。在2017年和2019年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学科决赛中,他们共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
近年来,陈洪义把情思教育与省市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工作结合,帮带50多名成员教师成为情思教育“领路人”。其中的关键少数更作为旗手,引领更多教师共画情思教育同心圆。他们力推设计主题化、内容生活化、学习兴趣化、问题情境化、资源多样化、过程思辨化,带领学生在“感—融—悟—创”的闭合循环中,智商、情商共生长。
增城区仙村镇第二小学数学支教教师陈文锋将线上拓展课程,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链接。他引导学生观察火神山医院建设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立体物体,认知探索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心怀家国。
不经情境引入的课堂是粗糙的,但营造情境时如何走出“花拳绣腿”的误区,突出实效性呢?团队从学生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将学科知识结构化、体系化、生活化,建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师生互动的情境,而不是脱离真实社会的“海市蜃楼”。教师创趣境、引趣思,学生探趣疑、生趣悟,助学生会学、勤学、乐学。
儒家学派是孔子零基础创办的么?儒家一词的来历是什么?增城中学教师张伟涛在教学中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们在思考中明白,儒家学派是孔子等先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凝练创新、系统集成。
为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思考串联成系统化的创新思维,团队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二次创生,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链。种瓜得瓜,学生们探疑追疑、深思生悟,从被动思考跨向主动思索,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成长。
情思教育已成为数百名教师专业成长的“星光大道”。团队中3人获评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各有两人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优秀学科青年教师。课例分别获全国特等奖1人次、全国一等奖3人次、全国二等奖3人次、省一等奖4人次。团队成员出版10部著作,发表100多篇论文。
情思教育“思想火炬”引领学生知行合一
情思教育在“三全育人”的大江大河中,奋力成为“弄潮儿”。团队通过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多元形式,努力营造浸润式、感召式、唤醒式的场境,让学生在境中自悟,达到情感、认知双重认同,无痕教化。团队带动学生在“感—融—悟—创”的闭合循环中,养其情,育其思,导其行,攀上思维、情感、行为的三座高山。
情思教育坚持以德为先,以景润人、以智启人、以情动人、以境化人,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增城区郑中钧中学作为情思德育“润”课程基地学校,校长韦霞身先示范,通过家书等形式,成为师生的“人生领航员”。近段时间,学校师生以情思家书,向抗击疫情的勇士们致敬学习。“我手中没有抗争的疫苗,可我手中有笔,心中有信仰有梦想。”郑中钧中学学生小姚在情思家书中写道,“这次疫情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医生的决心。”
课内与课外衔接融通是情思教学“融”课程的落笔处。团队指导任课教师挖掘各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堂上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与学习思考交融,勇当“课程思政”育人先锋。
英语课也能上出“思政味”。讲生命与环保英语课文时,荔城三中教师马添水指导学生演绎“播下种子,收获希望”情景剧,帮学生打好勤劳上进、奋进逐梦的人生底色。
爱国行是情思教学融通课外学习的核心主题。团队用项目式、任务式、启发式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把学科知识内化为本能,在知行合一中为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学习抗日战争等历史知识后,增城中学梁乐轩等学生实地调研增城区红色资源,探寻追记红色记忆。众多学生还以传家宝微记录的形式,寻找独家记忆。增城区荔景中学教师林华美指导学生以爷爷的锄头这个三代人的传家宝,挖掘锄头背后的特殊意义,涵养学生的乡土认同感。
穿透迷雾、披荆斩棘,情思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实至名归,情思历史研究成果夺得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2017年广东省教育教学(基础教育)特等奖等殊荣。情思教育多次在全国学科教学年会、多所中小学校精彩亮相,团队通过主题演讲、示范课等形式,展示和分享成果,传经送宝。
目前,团队以学校实践基地、名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等为依托,打造情思教育研究联盟。在广东省教育学会支持下,团队准备在全省建立50多所实验学校,共创更精彩的大平台。
教科研之光正照亮教育奋进路。情思教育在广东、贵州等地生根开花,助推更多区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美美与共。过往皆成序章,再出发是对教育使命的勇毅担当,再奋进让情思教育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