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精准抗疫确保开学安全有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迎华:首先,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制作和售卖食品须按卫生标准流程严格执行;规范就餐流程,建议学校尽量采取分餐方式,安排师生错峰进餐或送餐到班,延长供餐时间,采取单向摆放餐椅等有效措施分流,避免人员密集;做好餐具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严格查验集中式供餐单位相关资质,送餐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体温测量合格方可入校。

    其次,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再其次,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为师生员工提供检测合格的饮用水。学校要督促配餐单位、食品原料供应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记者:学校应该怎样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厕所等场所的清洁消杀工作,同时尽量减少消毒剂挥发等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马迎华:一是保持室内场所通风换气。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二是做好学习和活动场所的清洁消毒。加大每日巡查整治卫生力度,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还应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标识明显),应套有塑料袋并加盖,注意及时清理消毒。

    同时,应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排水口、排污渠要每天定时消毒。饮水机要全面消毒换滤芯后再使用。清洁消毒用具应分类存放,分区使用。

    三是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在洗手池旁张贴7步洗手法宣传画。必要时在醒目位置放置免洗手消毒液,以备不能及时用流动水洗手时使用。餐厅、运动、实验室场所应安装充足的洗手设施。

    四是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疫情防控期间应合理使用消毒剂,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此外,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请勿让学生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同时,还应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课堂教学怎样与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记者:开学后,学校应该怎样统筹安排,使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何东涛:鉴于线上授课的特点,开学回校后,教师应依据学生情况补全知识清单,建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明晰学科知识体系,明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学后,各备课组不急于上新课,前一两周以复习课为主,要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与学生一起梳理学科知识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居家线上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但相对缺乏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同伴的互助和榜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的学生,防止出现新的学困生。

    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不少人出现了危机性心理反应。加上长期待在家里,室内空间相对有限,学生运动量不足,生活方式很单调,同龄人交流少,家庭矛盾容易被放大甚至激化。学校在复学的前两周,要用心组织体育活动课,并通过年级视频分享会、班级班会、心理辅导课、社团学生会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释放学生内心郁积,减轻学生焦虑孤独情绪,使学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促进他们成长。

    吕华:开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测试检测网上学习效果,分析测试结果,做好云课堂学习情况的汇总。要实施“零起点教学”,查漏补缺,制定分层阶梯教学计划。

    一是关注“关键点”、不走“寻常路”。教学着重在起点处、生长处、认知冲突处、认知体验处、质疑问难处花时间。把握学生起点时要思考: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的针对性、关键性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

    二是关注思维发展、促进深度学习。学生在居家学习中,对各学科的学习大都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一些学生对于单纯知识点的掌握较好,但在过程探究、思维发展上存在不足。所以,“零起点教学”应关注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是关注分层教学,重视个体差异。在提问分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设计难易不等的问题,通过分层提问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在练习分层上,综合水平较差的学生以基础练习为主,重点掌握和夯实基础知识;水平中等的学生尝试提高性的练习;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思考练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同时,要利用好学生居家学习的生生差异,发挥“同伴资源”,实行小组互助、小组评价,让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开展“零起点教学”,可以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如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云课堂”同时进行,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对于两极分化的班级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请掌握知识好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教师适时补充;对于班内学生掌握良莠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如部分学生由于疫情期间没有流量和网络,无法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应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利用晚辅导时间对他们进行补教。

    怎样建立健全校园突发疫情应对机制?

    记者:学校如何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疫情应对工作?

    马迎华:一是明确学校防控责任。校长是学校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扎实履行好学校防控传染病的“发现、报告、协助处置”的职责。应成立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学校的各级干部要成为领导小组的组员并职责明确。开学前应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预案,建立临时隔离观察室,做好疫情防控所需的设备与物资的准备。

    二是及时应对发现的疫情。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的师生,要督促其第一时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临时隔离场所,如果是学生发生以上情况,发现后及时向学校反馈,马上通知家长并同时联系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安排转诊;如果是教职员工,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对符合其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师生,由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隔离医学观察。学校疫情报告人要对发热咳嗽师生及其密切接触者等进行专门建册跟踪,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学校环境清洁消毒要及时并增加频次,要做好停课预案和补课方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三是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代蕊华:各校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在已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预案要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切实的培训和演练。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每项工作、每个层面、每个环节,严格落实防控制度,如疫情报告制度、师生体温检测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等。

    疫情防控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除了校内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参与之外,学校要密切与教育主管部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联系,密切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的社会氛围,一旦出现校园疫情,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吴键:开学之后,强化防控是首要工作,但是,防控工作还要立足长远,要以系统化的视角整合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全部。

    近期而言,由于现实情况迫切需求,首先要建设的是切合学校实际的疫情监控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要做到对疫情的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就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隔离送医。这个机制必须敏感、有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