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春耕记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2月15日,由于早上小麦地里会下露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苌淑敏一家早早吃完饭,用电动车载着篓和肥料来到麦地里。
苌淑敏的家乡位于我国粮食主产区河南,她结合所学和实践经验,把肥料施入土壤耕层,既能降低肥料的蒸发率,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也不会使小麦损伤。
从2月到3月,疫情跨越了雨水和惊蛰两个重要的农时节气。农时不等人,在这个春天,从就地帮扶春耕,到在线组团答疑,涉农高校的师生们参与帮扶春耕备耕,守护特殊时期的丰收希望。
一次特殊的就地帮扶
2月14日晚,湖南省邵阳县迎来一股强寒潮,气温从20多OC骤降到3OC左右,这让研究油菜冻害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秦梦凡马上警惕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秦梦凡匆匆来到村里的油菜地,查看花期冷害对油菜结实、坐果的影响。他选取了一些单株做了简易标记,以便持续观察植株的变化。
通过追踪,秦梦凡发现了两个现象:一是当地的油菜品种优良,冷害发生时,处于蕾薹期的材料表现良好,躲避了此次低温胁迫;二是处于花期的材料,几乎所有植株角果都未表现出严重的冷害现象,空籽粒少,但二次分枝花蕾部分冻死,且约50%的植株茎杆下部有冻裂现象,会大大增加核盘菌入侵的概率。
他立即来到村委会,建议及时喷施多菌灵等抗病菌农药,通过选择晚花品种来躲避寒潮,预防花期低温胁迫,同时要做好病情监测预警。
村委会主任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次抗疫期间,我们村的‘油菜博士’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从邵阳往西南方向约500公里,广西柳州的春意来得更早一些。
“体感30OC,春风微拂,春耕干活特别畅快!”2月上旬,广西柳州鹿寨县四排镇龙马龙村龙腾屯的柑橘林里,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韦壮敏穿着T恤,戴着手套,正在给橘苗施肥。
韦壮敏学的是农艺与种业,研究的方向是柑橘,正与家中的产业相符。他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民经验,得出了科学施肥诀窍:“腐殖质、微肥、复合肥、菜籽枯,这几样肥料科学搭配,果树成长会更快!”
而就在不久前,因为疫情,当地柑橘由每公斤6元跌到了一两元,果贱伤农,很多农民宁愿果子掉落也不愿采摘,更不用提施肥、育苗。
韦壮敏先做自己家人的工作,再做村民的工作,建议他们继续打理果树,培育树苗,以待来年。
因为是从疫区回乡,副镇长曾来到韦壮敏家里慰问,韦壮敏“借机”向其请战,表示“随时准备上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们减轻压力。
在韦壮敏和村民的努力下,外出卖水果的通道被打开,即便没有水果商进村收购,也可以把水果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韦壮敏开始摘果、送果、卖果,家里10亩多柑橘卖完后,他还和父亲一同帮助邻居运送柑橘。
韦壮敏还帮助当地百姓选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这个季节的“红蜘蛛”“树根苔藓”等都要注意,不然花期来临,果树会因此影响产量。
在返校的日期还未知时,春耕备耕已进入关键时期。学农、知农、惜农的农林师生们深知不误农时的重要性。华南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不少涉农高校向师生发出号召,把农事训练课延伸到家乡的田地里,指导农民春耕、备产,将对土地的热爱转化为对农业生产的思考。
2月19日,雨水节气这一天,华中农业大学向全校师生发出“就地帮扶春耕”的倡议,鼓励师生主动担当作为,亮明身份,就地参与春耕生产。
这封接地气的倡议书迅速上了热搜。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说,对教师而言,参与春耕备耕,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发现科学问题,解决产业难题,体现服务担当的好阵地。对学生而言,扎根家乡,服务农业农村,是一次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培养知农爱农情怀的实践教育和育人大课。
一堂真实的田间大课
回到位于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朝福村的家,中国农业大学2018级科技小院班的王新宇除了看文献,一直在帮家里干农活。
王新宇家中有4亩地,春天长3棚西瓜、1棚大白菜,秋天长秋白菜、香菜等叶菜。从农历正月十六至今,王新宇一直在帮助照顾白菜苗,从铺穴盘、摆种子做起,把穴盘放到塑料棚里,出苗后每天开棚关棚,保证棚里的温度适合白菜苗的生长,两天浇一次水。3月初,在西瓜苗到家前,王新宇还搭好了种西瓜的冷棚。
“在南方,一年四季里都有活,父母在老家做点儿小生意,地里的活都是抽空干,正好今年我在家,能帮上不少忙,让父母少操点儿心。”王新宇说。
去年一年,王新宇都在位于北京密云西邵渠村的科技小院进行学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自小在农村长大,又在村里读研究生,王新宇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小院,我能更加清楚地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在村里能和当地老百姓融洽相处,给他们提供农业方面的专业帮助。我在小院也协助过当地的合作社种植原味西红柿、有机生菜等,对部分农作物的生长属性有一定的了解。”王新宇说。
这个假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冯印印同样一直没闲着。冯印印的家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父母常年经营着3亩蔬菜大棚。前段时间,受阴雪天气影响,黄瓜灰霉病大暴发,花、瓜、叶发生不同程度的腐烂,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冯印印将这些黄瓜当作样本,把自家大棚当成了实验室——首先将病叶、病果摘除,减少菌源;其次,将植株下部发黄叶片打掉,创造良好通风条件;再其次,提早清晨大棚通风时间,改善浇地方式为少浇多次、见干见浇,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最后,配合腐霉剂,啶酰菌胺农药的喷施进行化学防治。
经过近40天的精心管理,加上气温回暖,黄瓜灰霉病得到有效治理,不仅保证了疫情期间的不间断供应,也为接下来的生产实践打好了基础。他迫不及待将这次试验分享给自己的导师,并把经验传授给邻居们。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像王新宇和冯印印一样,不少农林学子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在家乡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借由这次的体验,他们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所做的事情,有了新的理解。
虽然是学农业的,但涉及具体操作,王新宇还是略有生疏,这让他发现仅有专业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韦壮敏也有类似的感悟。在学校,他熟悉柑橘种植,但那是属于科学实验,不核算成本,也不需要有收入。在家里干活则不像试验田管理那么精细,同时又要考虑成本收益。这体现在具体操作上,反而父母更有经验。“亲身参与实践后,你会发现你所做的课题、你的研究将来会用到广阔的土地上,能够用到农民的生产中,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收获感。”韦壮敏说。
“农村的晚上还是很冷的。在地里参加灌溉劳动,仰望星空,万籁俱寂,别有一番滋味。”苌淑敏如此描述自己参与小麦春耕的心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理大家都懂,只有真正参与到劳动中,才会切身体验到这份辛苦,才更深地理解,在大家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当下,依旧要爱粮惜粮。”这个假期,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梁芳婷一直在帮助家人种植春玉米。她说:“虽然现在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但这样一种特殊的上课形式也很有意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每一个学农人的愿望。”
一场开在云端的春管会
“各位农技员,各位农民朋友,现在春耕已经到了。春种在即,我们省的再生稻育秧播种不能迟于3月底,错过了时间,今年的再生稻就没有了,生产时间十分紧迫。”3月3日上午,直播课一开始,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唐启源是湖南省再生稻生产首席专家,往年这个时候,他已经奔走在湖南的各个县乡,现场给种粮大户和农民们培训再生稻种植技术。今年,唐启源转以公益直播课和线上解答的方式,为农民朋友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
不论是直播课还是在微信群,唐启源都主动分享PPT,并把栽培关键技术,用图片、语音进行重点强调。
当天,这堂直播课共有1.2万人收看,有近8000人参与互动,在两个小时的直播课中,唐启源拿出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回答网友提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