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战疫,彰显青春力量
■战疫故事
“方寸之间的浦东机场,成为观察世界及认知自我的重要场域。疫情让各国人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我坚信,在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下,大家团结信任、真诚相守,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作为首批奔赴浦东机场防疫前线的“突击队员”,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青年教师王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段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人生中的一次历炼和成长。
进入3月,国际疫情防控形势急转直下,境外输入病例的不断增加拉响了新的警报。从3月6日起,上海各区派人员进驻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驻点值守接送重点国家入境人员进行有序分流至后续隔离观察。浦东新区20名青年教师志愿者迅速集结,从学校园丁变身机场“大白”,加入第一批负责入境人员转运的“突击队”。
接到组织的紧急召唤,王畅迅速加入“突击队”,在浦东机场T1航站楼值守。首个工作日,王畅就遇到一对日本父子因看不懂中文的登记表十分焦急。王畅见状立即上前用英语交流,顺利帮助他们完成登记工作。因志愿者召集令下得很急,驻场又没有专业翻译人员,指挥部紧急决定,让王畅从原本跟车集中转送的工作安排中“火线转职”,负责旅客信息登记点的登记与翻译工作。
除了语言优势外,教师志愿者更擅长安抚人心。3月20日晚的虹桥机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业硕士、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教师季丹辰在志愿值守时,遇到一对来自重点国家的外籍母子,母亲情绪很激动,在不停地哭诉着:19日出发时还未列入重点国家,但由于长途飞行,抵达上海时属于黄标人员,必须经过新的入境流程检验。季丹辰默默递上纸巾,等其情绪稳定后,再耐心地交流、劝导。在这看似简单而复杂的工作中,季丹辰始终保持着耐心:“这是一座严谨而充满温情的城市,我们应该拥抱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不只在机场,作为“外防输入”的重要前线,上海相关医院和入境人员较多的社区也面临着如何有效与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员交流的问题。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于3月初成立多语战疫联合志愿服务队,吸纳200多名青年师生志愿者,主动对接一线需求,翻译制作了英语、日语、法语等10个语种版本的预诊预判交流口袋书,为上海多家医院、街道社区使用。
用语言技能支持抗疫,青年学生们各尽其能。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级塞尔维亚语系的11名学生为塞尔维亚录制了祝福视频,在微博上引起网友的热烈反响,并获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转发与感谢。班长周力凡感慨地说:“学习语言类专业的意义之一就是拆掉由地域构建的巴别塔。学习语言,我们就是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祖国与对象国之间的交往搭建桥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