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播种希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说起当年带过的西藏定向生,现任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的张艳波依然十分激动:“其实我很惭愧,自己给予这些西藏定向生的关爱是有限的,他们回报我的更多。”

    2007年,学校为了加强对西藏定向生的管理,成立了“缘藏之家”,28岁的张艳波担任123名来自9个省份、不同年级和专业的西藏定向生的指导教师,负责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

    “第一次跟他们见面是在行政楼的一间会议室,我带着满腔热情进去,跟大家做自我介绍,却没人抬头看我一眼。”张艳波没有气馁,为了走进西藏定向生的内心世界,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报考目的等相关信息,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

    如何快速打开这些学生的心扉?张艳波利用业余时间找每名学生谈话、谈心。“对西藏的不了解和对服务年限的担忧是西藏定向生最主要的顾虑。”张艳波摸清了大家的真实想法。她策划了四五块展版,图文并茂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组织有西藏工作经历的校友作报告,打消了这些年轻人的疑虑。每逢重要的节日,张艳波都会拎着吃的跟学生们一起过节。毕业的时候,张艳波给每个学生送了一个大背包、一件T恤衫,组织大家留下毕业心愿,放在心愿瓶里封存起来。

    “突出重点,培育特色,从学院到学校,大家想尽办法,做好西藏定向生培养工作。”这些定向生成为张艳波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批学生。主动申请到最艰苦地区的余磊,文笔特别好的王传勇、闫荣林,开朗外向的刘瑜……张艳波对学生的事迹如数家珍,对他们的关注和惦念一直持续。

    “老师,您放心,我们没给东林丢脸,大家都在西藏等着您去看看。”不久前,回到哈尔滨参加培训的学生唐子明前来看望张艳波,也带来了同学们对老师的问候和祝福,临别的这句话,让张艳波在回家的路上哭了一路。

    扎根西藏,展示东林风采

    提起杨剑萍在业务上的表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研究生部主任多布杰的眼里闪着赞赏的亮光。

    他告诉记者,杨剑萍教学、科研能力比较强,成果丰硕,历经多部门和岗位的锻炼,一心扑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像青冈树一样扎根,与当地融为一体,“是个难得的人才”。

    “我们已经把他当成藏族兄弟一样对待了,希望东北林业大学多输送这样的人才来建设西藏、支援西藏。”多布杰真诚地说,言语之中有感激,更有期待。

    在西藏的东林人,是一个积极向上、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群体,他们扎根在高海拔地区,融入了当地百姓的心底。

    2008年从东北林大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的王震来自宁夏,现任拉萨市达孜区副区长。“作为第二届西藏定向生,那时候对前途未知,完全是带着理想信念和一腔热忱进藏。”说起当年来西藏的心情,王震记忆犹新。

    10年的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经历让王震在磨炼中成长,真心爱上了这个让自己至今还有高原反应的城市。“纳金大桥、慈觉林大桥、柳东大桥,看着这3座大桥从无到有、从图纸变成现实,我参与、见证了拉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汗水、苦水中渗透的甘甜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王震说。

    今年是贺文利来西藏的第30个年头。这位当年森林资源类专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刚来的时候,在拉萨只能骑自行车,后来可以坐大巴、坐火车、乘飞机,西藏飞跃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投入、支持,离不开来支援建设的全国各地大学生、干部。”贺文利说。

    贺文利原本想着跟森林打一辈子交道,后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的成立让年轻的贺文利换了岗位。一切归零的他,经过一年的不懈学习,对业务渐渐入门、熟悉、精通。2018年,贺文利担任八廓海关关长。2019年“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有着16年党龄的贺文利重新思考自己入党的初心,“一定要积极向上,想干事、干成事。不管是搞专业,还是从事行政工作,都要踏实认真,有始有终。”贺文利对刚刚来西藏参加工作的校友们说。

    物理学专业毕业的袁金文是2008年来的西藏。“我最初被分配到日喀则二中,5年的教学生涯,除了藏文都教过。”在陪同朋友进行司法考试的过程中,袁金文对合同文本、法律条款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转行进入了律师事务所。“物理专业的学习经历让我思维更深远,整合信息、加以探究的能力不断增长,感谢母校培养了我的科学素养。”他说,“在西藏的法治化建设中,我愿做默默奉献的一分子。”

    在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王春海心中,学校有着光荣传统:上世纪50年代建校的人拉犁精神、60年代的塞罕坝精神、80年代为寻找走失仙鹤溺水牺牲的徐秀娟、90年代主动上到鹦哥岭的刘磊、主动援藏的王喜、把女友带到西藏落户安家的唐子明……这些学子在东林精神的感召下,不懈进取,成为行业先锋。“吃苦、坚守、诚实、有时代担当。”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斌这样概括东林学子的整体风貌。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志坤说,学校会与这些毕业生建立更加广泛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服务,增强校友之间联络感情的纽带,输送更多优秀的毕业生,鼓励他们以过硬的政治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忘我的工作劲头,充分发扬“东林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更好地服务西藏、建设西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