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待和父母非暴力沟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良好的沟通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笨死了”“就知道玩”“丢人”“是人都比你强”“一点儿不讨喜”却是不少父母的口头禅,伤害孩子的情感、自尊,严重挫伤亲子关系。如何用爱的语言跟孩子沟通,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理论给人许多启发。

    异化的沟通忽视彼此感受和需求

    卢森堡博士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提醒人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鼓励通过倾听自己与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诚实、关注与爱,使双方乐于互助。卢森堡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异化的沟通,是忽视了彼此感受和需求的,比如——

    道德评判: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认为达不到要求就批评、指责甚至辱骂对方,最常见的就是贴标签。比如用“懒”“笨”“不爱学习”等负面词语,引发孩子的羞耻感或厌恶感,引发进一步的亲子冲突。

    进行比较:将对方与更优秀的人进行对比,引发对方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许多孩子的童年都有一个阴影,叫作“别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听过父母抱怨“你要是像某某就好了”“你看看你们班的谁谁”“你有人家一半就好了”。可以说,幸福是比较产生的,但不幸是盲目比较出来的。

    回避责任:使用“不得不……”的表述方式,来淡化自己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当负的责任。比如有的父母用各种补习班代替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会说:“没办法,现在形势让我不得不这样。”看似为了孩子好,背后却隐藏着满足自身虚荣感的需要。

    强人所难:不顾对方的感受、情绪、能力和兴趣,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强迫的命令或暗含威胁的要求。比如幼儿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父母不问孩子是否由于害怕陌生环境或身体不舒服,只是严肃警告:“再哭就不要你了。”还有许多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上什么大学、专业都要听他们的,否则就跟孩子闹矛盾,甚至威胁要断绝亲子关系。

    四个步骤达成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其实并不难,卢森堡博士认为通过四步就可以达成。

    观察事实:即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关键在于不混淆观察与评论,就事论事,而非相互攻击。比如父母看见孩子在玩游戏,大声说“你怎么总是在玩游戏”,对当下孩子终止游戏进入学习状态毫无益处。明智的做法是清晰描述事实:“我看见你正在玩游戏,而今天的作业你还没有完成。”

    表达感受:不笼统地说“好”“坏”“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尽量使用具体、丰富、准确的词语,精准表达被事实引发的内心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采用精确、具体的词语表达感受(正面的兴奋、喜悦、振作、欣慰、放松、温暖等,负面的担心、沮丧、愤怒、孤独、伤感等),越可能唤醒对方相同的感受,产生共情、共振的情感体验,促进彼此的接纳。有些父母情绪词汇量较为匮乏,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建立自己的情绪词汇库,刻意训练情感表达。

    讲出需要:卢森堡博士认为,任何感受都源于自身的需求,需求得到满足时产生正面情绪,反之则引发不良情绪。讲出需求是对浅层感受的深层挖掘,可以用“我感到……因为我需要……”的表述方式。比如看到孩子乱扔衣服时,可以说:“我感到有点儿生气,因为我希望家里能保持整洁、温馨。”讲出需要,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自身原因,从关注他人的语言转移到对自我需要的认识上来,也能加深彼此的理解与认同。

    提出请求:清晰地表达出希望对方具体做出哪些行为改变。注意区别请求和命令(或要挟),“不写作业就别吃饭”就是典型的假请求;“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父母啊”,是道德绑架型的强迫沟通,是制造内疚达成要求。表达请求越具体清晰越好,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要清楚地告知希望他具体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比如与其说“不要赖床”“要早睡”,不如直接对孩子提出请求:“我希望你每晚10点前睡觉,每天早晨7点能按时起床。”

    “玩具不会开口骂我”

    有个真实的案例:一个5岁的女孩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却经常对玩具熊自言自语。父母害怕女孩得了自闭症,经过多次治疗,女孩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话:“因为玩具不会开口骂我。”

    当前疫情仍未完全消退,外出还是要注意防护。如果孩子不愿意戴口罩,父母大声责怪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看人家小孩怎么都戴上了,你要是生病了,我们没人管你。”孩子要么不情愿地戴上口罩,要么索性将口罩扔掉大哭大闹。这样的家庭教育显然是低效甚至有害的。

    运用非暴力沟通理论分析这个场景,可以发现父母的话中包含了道德评价、进行比较和回避责任。其实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宝贝,你刚才把口罩摘下来放到口袋里了(观察事实),妈妈感到很担心(表达感受),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妈妈爱你(讲出需求),你可以把口罩拿出来戴上吗(提出请求)?”

    沟通跟下雨很像,有人下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人下的是伤人害己的硫酸雨。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温柔以待,每个父母都懂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尝试跟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家庭教育更有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