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持续居家,父母的陪伴有效吗?
“我家孩子脾气比较倔,跟她讲道理听不进去,老是犯同样的错,经常以自己的想法做事,我该怎么办好?”
“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有时候感觉有点耍无赖,我总感觉他是有意为之,幼儿园开学遥遥无期,我真的好头大……”
受疫情影响幼儿园延期开学以来,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儿童研究课题组的网络调研平台上,已经收到2000多条类似的家长咨询。
不同于中小学生通过网课解决居家学习问题,幼儿居家学习和发展主要通过家长的陪伴来完成,那么,家长的陪伴有效吗?
近日,该课题组发布了《陪伴战“疫”:儿童亲子陪伴质量报告》,通过对长三角地区2315户家庭的问卷调查,对社会关心的疫情之下幼儿陪伴现状、有效性、陪伴教育需求等进行了深度研究。同时,在回复上述家长咨询的基础上,编写了《幼儿居家陪伴百问百答》,将在近期向社会免费发布,供广大幼儿家长参阅。
数据显示,疫情期幼儿居家的主要陪伴者依次为母亲(82.69%)、父亲(62.73%)、祖父母(38.38%)、外祖父母(19.64%)等,父母是幼儿最主要的陪伴者。在具体的陪伴行为上,父母在亲子陪伴的丰富性和支持性上表现不够,陪伴内容较为贫乏、单一,支持力度特别是情感支持有待提高。亲子一起家务劳动、谅解孩子的不当行为等,都是父母较为欠缺的陪伴“短板”,陪伴行为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父母的陪伴有效吗?2315位家长给自己打了分,平均分为77.21分,其中父亲平均分为78.73分,母亲平均分为76.84分;小班家长、中班家长、大班家长平均分依次为78.57分、78.29分、75.28分。这表明尽管父亲陪伴投入的精力较母亲少,但其对自己的陪伴效果更为自信,而孩子越大,父母对自己陪伴效果的信心值越低。
该课题组负责人徐宪斌副教授指出,居家抗疫期间,使得父母的长时陪伴(平均每天陪伴时间在8小时以上)足足比疫情前超出23.14个百分点。“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如何在一起就显得非常重要,心理的支持和情感的关注是高质量陪伴的基石,而家长在这方面的表现是欠缺的。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不能积极关注孩子,缺乏儿童视角,孩子生动的画面就会被解读为“不听话”,亲子之间的冲突自然就会变多。成为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认识孩子,认识孩子方能引领孩子的生命成长。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形神兼备”,而情感关注和心理支持是点睛之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对劳动从不厌倦,相反,劳动使他们成长,让他们更有活力。”徐宪斌强调,幼儿期面临主动对内疚的心理冲突,是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行为受到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事实上,幼儿对做家务有着天然的兴趣,如用笤帚扫地、抹布擦桌子等,他们往往会乐此不疲。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却常常剥夺幼儿家务劳动的权利。如果父母能加以积极引导,对幼儿的劳动正向鼓励,则无异于为幼儿一生发展培植自律自主的人格基因,而这些品质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至关重要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