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乡三十年 甘洒热血育英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位于滇西北高原莽莽群山之间的云南省洱源县牛街乡大松坪村委会,鸡鸣三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寒山区。1989年9月,高中毕业后在坝子里代课三年并顺利转正的杨林昆毅然决然回到了老家大松坪,一干便在家乡讲台耕耘了整整30个年头。

    大松坪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仅为11℃。迄今为止,一条12.8公里的简易公路,是村子连接山外的唯一通道,每到雨水季节,山路总会被山洪冲坏,外面的人进不来,山里的人也出不去,于是每年至雨季,这里就会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交通的闭塞、地理的偏僻,加之村民文化观念的淡薄,大松坪教育一直较为落后。杨林昆记得,当年的学校就是由村里的“文昌宫”改造而成,烟熏火燎,房屋被熏得黑黢黢的,光线差,尘埃多,安全系数低,下雨天还常常漏雨。

    为改善办学条件,在早年,他常常带领老师、学生和家长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建设学校,用稀泥打“水泥地”,既清理了学校的积水和烂泥,又修补了校舍。30年坚守在大松坪小学,他是一个全能的人,当校长、当老师,还是兼职的电工、炊事员、木工、泥瓦匠、花匠……他不怕人嘲笑,也不怕事情艰难,心甘情愿花时间精力做好每一件事。

    作为校长,杨林昆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山里留不住老师,许多城里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分到这里,手机没法打了,QQ上不了了,就似乎一下子与世界中断了联系,想家、闹情绪、谋调动,成了外来教师的“通病”。每当这个时候,杨林昆总会始终如一地对这些年轻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常常把年轻老师带回家里吃饭。

    他媳妇是个精细的农村妇女,几十年间,杨林昆老两口就把所有外来教师当作亲人一般关切。前些年,家里架了太阳能,遇上周末,老师们可常常到他家里洗澡。每逢节庆假日,两三天假期,老师们想家也回不去,他就把老师们约回家里,让老伴准备伙食。渐渐地,老师们来往得多了,就把他家当作是自己家,没有了想家的情绪,更有了教书育人的干劲。

    大松坪村一直都属于贫困村,除广种薄收的种植业外,外出务工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是,许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2011年以来,留守儿童一直占全校学年学生人数的六成以上,有些年份高达85%,一直高居全乡11个村级完小的首位。在国家对中小学生减免教科书及杂费以前几年,每到开学时节,杨林昆都会东奔西忙,出入老百姓家中,或是到田头地角唤回那些交不上学费的孩子,一时收不齐学费,杨林昆干脆就用自己的工资垫上,直到年底父母打工回来方才归还。作为当地教师,他还常常替代上一级学校义务行使家访职责。每当听到村里哪个高中生或初中生失学回家,他便主动承担起家访的职责。到学生家里,说服家长,动员一批批失学孩子重返课堂。这样的情形,直到“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才得以减少。

    30年耕耘教坛,杨林昆曾先后担任科任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和校长等职。他常常想,大松坪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教育的落后,人才的缺乏。于是,他便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潜心钻研教材教法,严格认真从教。在他的带领下,大松坪小学成绩一直较为突出,多次受到各级部门的表彰,“大理州优秀教师”……一个个荣誉既是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勤勤恳恳育人教书的最好见证。

    而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大松坪完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优美的校园、干净的校舍、一流的设施设备,让杨林昆更加坚定信心扎根山乡,为祖国培育更美的花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