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克时艰 贡献高校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为与世界各国共克时艰,教育部支持国内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平台开发国际版,呼吁国内高校向世界各国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积极提供在线教学的经验、成果和资源。复旦大学积极利用多年来在线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探索积累,以及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的实战经验,为世界高等教育抗击疫情贡献复旦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自2013年以来,复旦针对不同学习者类型与需求,逐步形成三大类课程应用方向:一是面向社会广大学习者的慕课,以扩大复旦优质品牌课程的受惠面;二是面向高校学生的跨校学分在线课程及专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多专业学习渠道;三是面向校内学生的混合式在线课程,旨在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此外,我们还研制并运行了一套既与国际对话衔接,又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的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指导和帮助高校教师持续提升在线课程的设计和运行质量。

    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复旦校内绝大部分课程实现平稳调整和转换,共计2698门次本科课程全部按照新教学安排方案,顺利有序开展在线教学运行。结合两个多月以来在线教学的准备、组织和运行实践,我们针对高校如何开展好在线教学,确保线上教与学各环节的顺利实施,形成了以下经验和体会。

    一要搭建统筹协调组织机制,全面确保在线教学有序进行。教学管理部门作为组织安排在线教学主职部门,需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生管理等多部门形成有机衔接,在加强在线教学管理和引导的同时,提供全面在线教学支持和保障。

    二要引导教师不仅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更要反思和改变自我教学。复旦推荐教师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模式开展教学,将这一阶段的在线教学视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良机。经过这段时间的全在线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意识在教师群体中得到普及;教师制作讲课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师生反馈效果超出预期,特别在师生互动方面显示出了相比传统课堂的明显优势。

    三要重视课程教学设计,减少在线教学后期可能的倦怠和松懈。由于在线教学相比传统课堂缺少了教学师生间、生生间非语言类交流,更需注重课程设计的结构性和节奏感。教师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提供及时学业反馈,构建在线教学闭环流程;通过提问、调查、互答等多种手段缓解在线视听疲劳感,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

    四要持续关注并及时解决师生在线教与学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例如,及时关注网络条件和技术能力薄弱的师生,提供相应技术辅助和政策支持;发布工作提示、举办专题沙龙,帮助教师持续优化课程安排;增设助教岗位,分担教师在线教学准备和组织协调的压力。

    五要提前考虑在线教学引发和牵动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如讲课视频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课程教材获取的问题、在线考试可行性的问题等,均需学校及早考虑,及时研究相关方案,发布有关规定,确保线上教学各环节有序进行,尽可能减少教与学过程中的梗阻感。

    在校园外,复旦也积极为国内外高校和师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月中旬,复旦专家学者关于在线教学安排的解读视频阅读量逾9.5万次;战疫医学专家张文宏和吴凡教授为全国高校学生开讲“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首播2小时观看量突破200万次;受美国百人会等协会邀请,向美国教育界管理者和教师分享复旦和中国高校抗疫的对策和探索。当前,130余门复旦在线课程在国内公开课程平台上开放运行,为兄弟高校和广大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复旦将持续推荐优质在线课程上线国际平台,为世界高等教育抗击疫情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系复旦大学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