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想的学校设计
近日阅读了陈平老师的新作《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十分欣喜。早几年,我就对这一新理论、新趋势有所关注,也拜读过包豪斯这位开创现代艺术历史里程碑的大家的著作——《作为启蒙的设计》,当时便觉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并且有一种冲动和想象:设计学校呢?如今,陈平把想象变成了现实,形成了专著。
本书扉页上的这句话道出了设计非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没有设计,一堆石料就是一堆乱石;有了设计,一堆石料就变成了金字塔。”设计学校的价值与意义同样体现在学校设计上。陈平的这部著作,结合大量案例,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八个章节,较为完整、准确而又生动地概括、提炼了学校设计的核心理念、主要策略、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让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在其中跳跃、闪耀,让学校设计鲜活起来,蓬勃起来。翻阅此书,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设计特有的力量和独有的魅力。让设计走向学校、走向教育,前瞻来看是一种趋势,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
其一,作者以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认知,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设计学校,是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这是关于学校发展一个独特、全新的视角。惯常,我们总是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从主动与被动,从政策、制度、经费等层面展开讨论,寻找学校发展的动力,这些方面当然还要继续坚持,并且不断深入。而设计,为我们提供了艺术的视角,这一艺术视角又极具科学性和现代性。其实,这是个文化的视角,一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言所说,可以用文化来定义发展。文化,这一软实力,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将其聚集、凝练、体现在“设计”上,显然是富有新意的,也是很深刻的。这意味着,设计学校是文化的进步,也是文化建设的境界,校长应当是文化设计者。
其二,作者以他丰富的美学素养,阐明了设计学校的审美意义。设计从物理的范围走向了艺术,走向了现代艺术更大更高的范畴。这自然让我想起了英国赫伯·里德爵士的著作《通过艺术的教育》,他阐扬了柏拉图创见的主题:艺术应为教育任何自然而崇高的形式;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学校原来就是文化的存在、艺术的存在,审美原本就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境界。如今通过设计,使学校的审美意义在设计中得到充分开发与彰显,美学精神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扬。
其三,作者以他超然的视野,设计学校,打开了学科间的藩篱,走向了课程的综合与学习的跨界。包豪斯一直提倡知识是互相关联的,课程是融通的,教育就在生活之中。无疑,设计学校,将学科与学科、学科与技术、学科与生产联结起来,打破了学科边界,推动了边界上的交流与对话,开辟了学科新视野。课程改革一直倡导学科的开放与整合,也探索了一些有效的途径,而设计,这一理念,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大贡献。从书中,我们已感受到了跨界的意义。
其四,作者站在现实的高地上,瞭望世界与未来,学校设计的理念引领教育走向未来。“启蒙的本质就是一种抉择。”启蒙如同光束,必然同时带来可见和不可见。“作为思想的包豪斯”在其诞生以来的百年漫长岁月中,一直在启蒙未来。未来可能是看得见的,也可能是看不见的。设计学校这一理念本身就具有未来的启蒙性。陈平写出这一专著,闪烁着未来学校的异彩,可以称作“作为思想的学校设计”。
陈平是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工程”要求培养对象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陈平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探索与研究,搜集各种案例,视野之开阔,资料之丰富,梳理之细致,思考之深入,从专著中完全感受到了。因而,陈平的教育主张是有新意的,其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方式,让这本著作具有鲜明的风格,犹如领唱者的旋律。值得注意的是,陈平是中学美术教师,后来担任了学校领导,实践与理想结合的时候,他有一种专业超越的精神与品格,这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和学习。
为《设计学校——学校变革新动力》的出版击掌,期待这一旋律奏出未来的教育乐章。
(作者系国家督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