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大学生贫困县任教是多赢之举
两会期间,贫困地区师资问题受到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建议,提高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要真正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就在日前,北师大宣布将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基金,对签约单位所在地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公费师范生、本科非公费师范生、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发放奖励金10万元。
大学生到国家级贫困县学校任教,对提高贫困县教育质量,加强贫困县人力资源开发,助力教育扶贫,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大学生,到国家级贫困县学校任教,具有促进大学生就业与提高贫困县教育质量助力教育扶贫的双重意义。此举也必然会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研究生就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师大“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基金的设立表达了引导学生积极就业的社会担当,又超越了积极引导积极就业本身。
笔者认为,改善贫困地区师资,可以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系统研究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师资供给,不断提高大学生、研究生,特别是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到贫困县学校任教的作用和带动作用。
首先,提高来源供给质量。由于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儿童受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在校生的知识基础更薄弱、综合素质起点存在一定差距,但决不是他们更容易教。在毕业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之前,大学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掌握更有效地对知识基础更薄弱、综合素质起点低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技能。同时,贫困地区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社会活动是这些地区的重要课程资源。不要让“贫困地区什么都是落后的”的偏见屏蔽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这些即将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校任教的大学生有效、高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能力。用开放的心态与综合能力去发现改进可能性的地方,在与当地教师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质量。
其次,推进制度供给变革。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去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任教,只是他们就业的开始,而使他们安心从教、长期从教,则需要持续推进制度供给变革,不断优化制度供给。重点需要优化教师编制标准与教师工资制度。要从师生比与师班比两个维度考虑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配置师资,让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有更多时间研究如何教学,平衡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要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实,既关心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优秀大学、研究生的职业成就,又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职业与生活平衡。从推进制度供给变革发力,让农村教师变成有吸引力的职业。
最后,要力促要素供给创新。要素供给过程中要体现底线配置原则与公平分配原则。底线配置原则,即每所农村学校至少要有两名专任教师。公平分配原则,即县域内可按照校际师均教学工作量均等原则进行教师要素供给。通过贯彻底线配置原则与公平分配原则,让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师资配置更加合理。为进一步推进要素供给创新,可以逐步探索、建立与完善教师归属于系统(县教育系统)、服务于学校、统筹于县域的师资要素供给体制,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师资要素合理流动,不仅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质量,而且不断增加农村教师队伍活力,从而让二者形成良性的互相促进。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