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助力脱贫
一人致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为芝东村团支书,韦晓玲积极参与村务,动员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茶叶,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现身说法”给村民讲解种茶的好处。
“当初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我一个外来媳妇去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种茶。”韦晓玲说。
如今,芝东村采取“政府+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推动群众脱贫致富。至2019年,全村连片种植茶叶面积达2080亩,带动农户401户2005人,其中贫困户209户1045人。
“像韦晓玲一样的致富带头人在芝东会越来越多。”融水县教育局派驻红水乡芝东村第一书记刘长忠介绍,当前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是芝东村脱贫摘帽的主要途径。(报道团队:高毅哲 欧金昌 黄鹏举 李柯 贾文艺 执笔:黄鹏举)
苗山深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记广西融水县教育局派驻红水乡芝东村第一书记刘长忠
中国教育报融媒体采访报道组
高山云雾,山行弯弯,一路的秀丽风景让人心旷神怡,但每次往返县城和芝东村的山路上,广西融水县教育局派驻红水乡芝东村第一书记刘长忠对美景都无暇欣赏。在大山更深处,他有更重要更急迫的事情要做——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带领大山深处的芝东百姓脱贫奔小康。
地处大庙山腹地的红水乡芝东村是典型的苗家村寨、深度贫困村,共774户3359人。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603户2827人,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线62分以下的贫困人口502户219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1.7%。
“产业基础差是导致村民生活困难的一大原因。”刘长忠介绍,芝东人均耕地仅约0.22亩,又都是依山势开垦的小块梯田,“也就是种些稻谷,自家吃都不够,油盐其他花销从哪里来?”2018年3月,从大山走出去的融水县教育局干部刘长忠,又回到大山,成为要替老百姓柴米油盐操心的驻村第一书记。
之前,刘长忠参加过贫困户结对帮扶,还到过芝东村小学调研,但长驻村屯还是第一次。“任务虽然艰巨,但干好这项工作的决心是有的。”刘长忠驻村后了解到,芝东村人均耕地不多,但全村林地面积2.18万亩,人均6.1亩,已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种植,存在资源优势。“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常年外出务工900人,人力资源优势也有。”
在县教育局、红河乡政府和村两委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刘长忠找到带领芝东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提升传统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茶叶、香糯、田螺、禾花鲤等传统短平快的种植、养殖产业,确保每家贫困户有一两项增收产业。
在芝东村,新式吊脚楼处处可见,还有的群众正在翻盖新房。刘长忠介绍,2019年芝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127户,涉及补贴资金约427万元,并已经全部入住,全面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光靠补贴是不够的,村民有了收入翻盖新房才有底气。”刘长忠说。
“今年茶叶一项我家就收入了一万七千元。”年过六十的村民老荣说,以前到城里打些零工,收入也少,现在茶季时,在家门口的茶园采茶,农忙种稻谷,孙子孙女在村里的幼儿园、小学读书,挣钱顾家什么都不耽误。
老荣所说的茶园就在屯子附近的山上,地处元宝山北面,平均海拔817米处,是广西茶园海拔最高、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目前,茶叶产业已成为芝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全村连片种植茶叶面积达2080亩。
“以前村民种茶都是各行其事,不成规模,通过重点推进芝东村水源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生态茶园建设,统一管理,并开展有机种植,芝东村茶产业有了很大提升。”芝东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水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每年支付村集体土地流转租金、聘请农户采摘茶叶、对茶叶进行修正维护,增加当地百姓收入。
在茶园里,记者看到有一片工地正在紧张施工。“那边在建设的是茶厂的加工车间和接待中心。”刘长忠介绍,“等我们这里的条件改善了,完全可以依托元宝山旅游区,加强区域客源共享,发展芝东村茶旅产业。到那时,咱们看见的半路停下的游客就会源源不断到咱们村上来,人气有了,老百姓的日子会更红火。”刘长忠说。(报道团队:高毅哲 欧金昌 黄鹏举 李柯 贾文艺 执笔:黄鹏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