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教扶贫“最后一公里”
扶贫故事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等疫情过后能开园时,我们牛张楼村自己的幼儿园就可以开门迎接孩子们了!”近日,记者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汶上集镇牛张楼村采访时,该村幼儿园园长代绘敏满面春风地说。
牛张楼村位置偏僻、发展落后,此前是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本来没有幼儿园。村里近百名适龄儿童要上幼儿园,就得穿越附近大小车辆呼啸往来的328省道,到邻村去入园。
2018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干部张继梁,作为山东省委组织部首批遴选的50名省直机关干部,被下派到牛张楼村,担任驻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教育干部,张继梁在努力完成“村‘两委’班子健全、集体收入来源稳定、村庄稳定脱贫”等任务的同时,也格外关心村里的教育脱贫和文化建设。
经过入户调研,张继梁发现了村里没有幼儿园、幼儿入园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当地人经常说‘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里有没有读书郎’。”他说,“家里有没有上学的孩子,能不能上好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贫困村一个农民家庭的生活希望,也是能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所在。”
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协调手续,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张继梁终于给牛张楼村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派来了正式在编的园长,安排了教师。
今年5岁的付星辰家就住在幼儿园隔壁。一出门就能到幼儿园,可把一家人乐坏了。“之前孩子在邻村上幼儿园,俺婆婆早送午接,下午再送晚上再接,每天要跑四个来回,去年送孩子回来的路上三轮车翻倒还摔伤了……”付星辰妈妈张艳丽说起来还有些后怕,“现在就等着过几天开园了!”
村里33岁的青年张广是个养鸡专业户,因为文化程度不高,遇上技术性难题总是没法解决,不仅养殖规模小,还每天提心吊胆,害怕鸡生病出问题,一度有点儿心灰意冷。张继梁来到村里后,发现村里没有农家书屋一类的文化交流学习场所,像张广这样的养殖户,遇到问题都不知道去哪儿解决。
村民的痛点就是张继梁工作的重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继梁决定建设农家书屋和乡村少年宫,并多方筹措资金,配备了8台电脑和6000余册图书,同时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新民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幸福院”,给村里带来文化生活气息,解决了科教文化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农家书屋建起来后,我经常来这里看书、上网学习,现在才明白,原来家禽生病也像人一样,会打喷嚏、流鼻涕等等,这里面学问大着哩!”张诉记者,张继梁还帮忙联系养殖技术员、电脑连线养殖专家,现在,自己的养殖规模扩大了三四倍,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能收入15万元以上。
(报道组成员:赵秀红 魏海政 单艺伟 贾蒙 通讯员 焦玉栋,执笔:魏海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