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的期待有了答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次全国两会开幕前,代表委员之间就有了普遍的共识:这将是一次在特殊的年份、特殊的时间举行的特殊的两会。面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面对疫情对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冲击,大家期望能在两会上接收到明确的信息,希望从这次会议把握国家的走向。今天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已经胜利闭幕了,今年的两会走向尾声,当初大家的这些期待,也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次永葆初心的会,坚定信心的会,展现决心的会。

    初心是指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情况,两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不能变,今年实现全面小康不能变,完成脱贫攻坚不能变。

    信心是指通过年初的这场举国抗疫,代表委员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制度优势,感受到文化优势,以及我们整个民族的凝聚力。这一点毫无辩驳。今年的工作会面临各种困难,但有了这种信心,我们相信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实现各种目标。

    决心是指代表委员们在全国人大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和涉港决定草案中,感受到国家对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的坚定追求,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这些对我们都是非常大的鼓舞。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委员,教育自然是我每年参会都特别关心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整体压缩,关于教育的表述也相应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比如公平、质量、乡村教育、就业、高职扩招等。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疫情对教育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当教育教学工作逐步恢复,我们也应该抓紧时间深入思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哪些短板?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新措施新做法,对今后的教育改革有哪些启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这些思考,不仅仅是教育圈子里的问题,更涉及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不谈自己的企业产品,而是花很多精力谈教育,给我印象很深。

    中国很多问题的破解之道,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国之大计。

    (本报记者 高毅哲 采访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