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年传统 铸强农之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纵览人类教育史,千年学府有之,百年学府更多,而百年职业教育学府却非常罕见,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即是其中之一。1903年,学院前身“湖南私立修业学堂”成立,毛泽东、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心忧天下,为时养器”的教育思想,“务本崇实、振兴中华”的革命担当,感染了一代代“修业人”,铸就了赓续百年、绵延不绝的“修业精神”。

    2008年,学院敬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学院名誉院长。胸怀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同心同德、真诚合作的思想风范,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执着追求、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高尚情操,铸就了“隆平精神”的内核。

    作为一所现代高职院校,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百年办学精髓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把“修业精神”“隆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工匠精神”相结合,确立了“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务本崇实,修德精业”的校训,“凝心聚力,创业创新”的学院精神,构建了以“和·实”为主线的文化体系。

    文化之根:

    “三大课堂”铸新魂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务“三农”之本、务“育人”之本、务“做人”之本,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党建+课程+文化+实践+N”育人模式,真正做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强农兴农时代新人,重点打造了“三大课堂”。

    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积极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充分体现时代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开设“修业讲坛”,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院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广大师生传播专业新知识,解读文化经典。开展以“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务本崇实,修德精业”的校训、“凝心聚力,创业创新”的学院精神为中心内容的系列活动,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创建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三湘读书月”等系列品牌活动;开展“魅力园林”“花之韵”文化艺术节、“汽车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文化品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共有2000多人次参加了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斩获多项殊荣。

    第三课堂:校外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学院弘扬“隆平精神”,主动服务“三农”,鼓励师生深入农村,深入田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积极开展“三个一”工程,即教师主持一个项目、挂靠一个企业、服务一个地方。在农民和企业家眼中,学院的教师们既是教授、顾问,又是技术培训师、生产指导员。同时,学院充实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了30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系列精品课程,形成线上线下共建共学,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多元性与实效性。

    三大课堂始终秉承“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培养了一批批有信念、有担当、有技能的有为青年,铸就了学院的文化品质。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教职员工和德技并修的学生:教师中有“全国最美家庭”代表张涛、“湖南好人”薛军;学生中有“2017年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温琦华、“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田唯嘉、“湖南省最美志愿者”吴茜等。

    突破之刃:

    “一粒种子”促“双高”

    今年5月20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隆平高科战略合作暨共建隆平产业学院协议签订仪式举行。隆平产业学院将相继开设种子生产与经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村经营管理等3个专业;构建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双主体育人机制,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近年来,学院牵头组建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并与隆平高科和中联重科深度合作,主动对接现代种子产业,组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2019年,学院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成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凭借的正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种子产业和湖南粮油、果蔬等千亿产业,形成了袁隆平院士领衔、国家级别育种家杨远柱带头的结构化教学团队。

    “粮安天下,种为基石”。一粒种子背后,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成果,也是创新“两园交替、季节轮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国家级别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体现。

    学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实训基地合作模式、订单培养合作模式、“校中厂”或“厂中校”模式等,并与隆平高科、中联重科、正大集团等省内外近200家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与170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与近百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为例,得益于校企合作模式,学生毕业实习时多数已成为企业准员工,该专业群毕业生年终全部就业,企业满意度为95.3%。

    学院对接市场,勇立科研潮头,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引领的发展之路。近5年,立项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重点课题5项、省级课题57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119篇,研发农业应用技术成果35项、标准18项、新技术(产品)27项。

    2012年,学院名誉院长袁隆平提议,国家发改部门批准立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学院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服务杂交水稻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来自南苏丹、阿富汗、埃及、埃塞俄比亚、乌拉圭5国的学员,在此开展植物科技类的专业交流,将“创新、奋斗、奉献、协作”的“隆平精神”推向世界。

    “与时代同步,为社会服务”,学院全体师生怀着拳拳之心,使“为时养器”的责任力量在新时代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转型之机:

    对接产业育英才

    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立足自身农业办学特色与优势,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学院创新产业服务模式,2012年,学院创办湖南省首个休闲农业高职专业,几年下来,成为业内声名远扬的“网红专业”。开设湖南省首个休闲农业高职专业、编写全国首套休闲农业教材、组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教授服务团队……

    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三互二合一并重”的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三互”:一是教师与学生员工互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和农庄员工实时互动;二是教师与农庄专家角色互换,农庄主给学生授课,教师培训农庄主且到农庄实践锻炼;三是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互补,教授团队给农庄提供诊断等服务,获得实践案例不断补充教学。“二合”:学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发力,产教融合,形成“校县合作”“校企合作”两种合作机制。学院与湖南望城、长沙、沅陵、永兴、江永5个县区签订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内外15家休闲农庄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26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既培养高职休闲农业人才,也培养懂休闲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湖南省新化县丽云山庄桑果综合产业园董事长王丽云,系统地学习了种植专题后,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下,将基地从单一种植桑葚、无花果,蝶变为拥有完整产业链、占地5000多亩的现代综合产业园。通过直接帮扶、发展产业、入股分红、订单农业等方式,成功引导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每人每年创收达2万元以上。

    休闲农业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学生获得“挑战杯”“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5个省级奖项;培训休闲农庄主700多人、休闲农业产业新型职业农民19600多人次,并承担福建、广西、湖北等省区的培训项目,为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学院项目组参与湖南省休闲农业“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望城等13个县区休闲农业规划制定。2014年,湖南省教育部门将休闲农业专业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2016年,学院承办由国家农业部门、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国首届“休闲农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三互二合一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出版的全国首套休闲农业系列教材,已在北京、湖南等地多所高职院校及全国多个单位推广应用。《湖南日报》、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红网等多家媒体对这一特色专业进行了报道。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所百年职教名校,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历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正在努力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建立一流机制、争创一流业绩,朝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刘启华 史明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